澳科大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藝薈中西——海上絲綢之路視角下的 19 世紀澳門及廣東地區圖像展”開幕式暨研討會成功在京舉辦

2024/03/20


文本

描述已自动生成

2024年3月14日上午10點,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藝薈中西——海上絲綢之路視角下的 19 世紀澳門及廣東地區圖像展”(以下簡稱為“藝薈中西”)開幕式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隆重開啟,同天,學術研討會也順利舉行。本次展覽由澳門科技大學主辦,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承辦,此次展覽為全國巡迴展五站中的第一站。

展覽展出作品以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收藏的澳門及廣東地圖以及銀川當代美術館收藏的洋風畫為主,它向觀眾展示19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澳門、廣州及通商口岸的城市景觀與歷史變遷。本次展覽展出洋風畫123幅,地圖80件。

開幕現場

出席本次展覽開幕式的重要嘉賓有: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文體處處長白冰,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港澳臺辦港澳處伍俊,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原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里,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中國美協理事尚輝,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林茂,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邱志傑,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張志慶,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副教授汪藍,銀川當代美術館藝術總監呂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靳軍,直屬黨支部書記韓文超等,以及眾多行業內專家、媒體記者、藝術從業人士等。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林茂在開幕式上發言

在開幕發言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林茂教授表示:“今年正值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本次展覽和研討會的舉辦,將增強澳門地區與內陸地區的文化學術交流。與此同時,從藝術史學科的發展來看,這次展覽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具學術價值的研究方向,並為未來文化藝術及視覺圖像的研究,提供了鮮明而有借鑒意義的歷史例證。”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張志慶致辭

展覽主辦方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張志慶教授指出:“19世紀是科學技術取得極大發展的時代,很多畫家隨著探險家一同參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遠洋航行,他們旅居珠江兩岸,將西方寫實繪畫傳入中國,他們創作了大量描繪自然景觀、動植物和民族風俗的繪畫作品以及古代地圖,而這些珍貴的歷史圖像成為我們今天研究澳門18、19世紀文化的重要實證。”

策展人汪藍致辭

最後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汪藍副教授強調:“在今天中國‘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發展思維理念下,回顧這段歷史意義重大,對未來中西文化交流以及視覺圖像發展,提供了鮮明而有借鑒意義的歷史例證!”

現場合影

本次展覽中展出的繪畫作品,主要是19世紀後旅居澳門的錢納利為代表的西方畫家與廣州林呱為代表的中國畫家,留下的一批反映清朝晚期的人物、風俗、風景以及其他題材的繪畫作品,又稱“洋風畫”。這些作品真實、生動地記錄了澳門、廣州、香港地區及中國的風土人情和城市景觀。而與繪畫同時展出的地圖,是隨著海上貿易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後出現的產物。此時,地圖繪製技術已日趨完善,這些地圖詳實地反映了澳門與廣東珠江沿岸的變遷,以及對於世界的態度與觀看海洋的不同視角。而本次展覽正是希望通過對這些洋風畫和地圖的展出,重新呈現19世紀中西藝術相互交融的視覺圖像,並挖掘與找回廣州地區、特別是澳門多元文化的歷史地位和藝術價值。

研討會發言嘉賓

研討會邀請了13位來自中外的學術嘉賓,圍繞“中西藝術交流”、“洋風畫”、“澳門歷史”等主題,展開了各自的專題發言。

本次展覽以及學術論壇開幕之際,正值中法建交 60 周年與澳門回歸祖國 25 周年。我們相信,此類學術活動可以多角度地展示中西藝術交融的成果,並呈現藝術史最新的研究動態和學術發展趨向,有助於加強澳門與內地的學術文化交流活動,也將對未來文化藝術交流以及視覺圖像發展提供積極意義!

展覽將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至4月20日,後續將開啟在其他城市的巡展。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