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影纪录电影展映圆满落幕 以影像映照时代 用纪录联结社会

2024/05/06

2024年4月24日、25日,由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中心协办的「清影纪录电影展映」活动在澳门科技大学R座影视厅举行。在两天活动里,展映了由清影工作室出品的两部纪录电影《烟火人间》和《喜马拉雅天梯》,映后清影工作室创办人雷建军教授和《烟火人间》制片人王静女士与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活动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展映开始前,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张林明助理院长代表学院对雷建军老师和清影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清影工作室依托高校、联结社会,把田野作为课堂的创作模式非常值得学习,此次活动对于澳科大的同学们来说,将是一次很好的借鉴和交流的机会。

清华大学雷建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中心和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有很多的渊源和联系,来此交流感到荣幸而亲切,也很羡慕澳科大同学们能有这么好的观影环境。2006年成立的清影工作室已累计出品纪录片270多部,此次带来的两部是为大银幕而生的纪录电影,为此专程从北京带来影片的数字拷贝,希望能为大家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

16d3cd4668eade66f185b0b5c4c7fb7

师生合影

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张林明助理院长致欢迎词

IMG_257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中心雷建军教授致辞

01《烟火人间》映后:探讨新时代的电影语言

4月24日展映的《烟火人间》,是国内首部由509位普通人拍摄的纪实影像共创而成的竖屏院线电影,影片透过鲜活、生动、直接、朴素的自拍影像,呈现了一个背井离乡、奋力拼搏在社会生产一线的当代中国人群像。图片包含 桌子, 蛋糕, 照片, 装饰

描述已自动生成

在映后交流环节,《烟火人间》制片人王静首先介绍了这部影片的创作缘起,分享了创作中的酸甜苦辣,由此开启了同学们的提问热潮。同学们围绕影片中海量素材的选取过程、竖屏和分屏形式、电影艺术语法等展开热烈讨论。王静认为本片的价值在于让「劳动者的劳动被看到」,打破社交媒体带来信息茧房,让更多人彼此看见,这是短视频平台做不到,但电影却可以呈现的。而在处理手机竖屏与院线横屏之间转换的难题时,也带来了一种新的电影语言美学的尝试,在同一个空间、同一个时间里去展示很多不同的空间,由此形成对比、排列、对照。随着影像、技术以及与观众交流方式的改变,电影艺术在不断变化,电影的生命力与时代息息相关,因此当下也是重新回答「电影是什么」的时代。

     

《烟火人间》制片人王静女士与刘宏宇老师对谈

《烟火人间》制片人王静女士映后交流

IMG_259

映后交流,同学踊跃提问

02《喜马拉雅天梯》映后:如何完成优秀的纪实影像

4月25日放映的《喜马拉雅天梯》,拍摄于十年前,讲述了西藏登山学校高山向导的故事。在每年仅有的几天登顶期里,登山学校的少年们铺路修绳、搭建营地、搬运物资,最大限度地保障登山客的安排,而这些珠峰的引路少年们扮演的正是「天梯」的角色。

雪山的风景照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IMG_263

同学们认真观影

映后交流会上,雷建军老师表示八年之后再看这部影片有很多回忆和感慨涌现,并与同学们分享了团队在创作《喜马拉雅天梯》时的经历,有历险也有趣事,生动的语言引得同学更加投入交流。同学们既被珠峰的壮观景象所震撼,又由影片呈现的现代文明对传统与自然的冲击引发思考。大家就如何拍摄优秀的纪实影像与老师展开了讨论。雷老师举了卖油翁的例子,秘诀在于熟练,要让摄影机长在你的手上,与摄影机达成一种亲密关系。熟练之后,心到才会手到。生命之河川流不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做摄影的人其实就拿了一个瓢,不要担心漏掉了重要的,每次舀到东西的时候,通过剪辑叙事让它被赋予意义,于是这一瓢就变得重要了。

IMG_265

雷建军教授映后分享

映后引发同学们热烈交流

展映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继续与老师交流观影感受,并期待有更多优秀纪录片的展映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