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展覽于5月22日在義大利威尼斯軍械庫正式開幕,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美術學碩士研究生周巍的裝置作品《城市共生:物的流變》獲選參展。周巍于2022年入讀人文藝術學院美術學碩士研究生課程,專業方向為藝術實踐與理論研究,導師為劉鵬助理教授。此次展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主辦,展期將持續到11月26日。威尼斯雙年展起源於1895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展會之一,包含國際視覺藝術雙年展與國際建築雙年展,隔年交替舉辦。中國自2005年舉辦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展覽以來,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社會文化和藝術創作的發展成果,並借此機會與世界文化積極交流、文明互鑒。
本屆威雙中國國家館展覽以“更新·共生”為主題,通過“宜居·傳奇·百變群像”、“宜居·更新·上海故事”、“共生·未來·自然復興”三個章節,映射近40年來人居環境的變化,從城市、自然與人民的視角,講述一個獨特的中國故事。
周巍此次參展威雙中國國家館的藝術裝置作品《城市共生:物的流變》延續了其近五年來圍繞“物”所展開的系列創作。創作方法是通過將不同的物品連接在一起,形成全新的“物”,以藝術的方法去轉換概念、塑造相關記憶的“形狀”與“想像”。《城市共生:物的流變》創作首先收集和研究能代表不同時期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物件。隨後,用白水泥將已收集大小不一的物件連接與覆蓋,最終製成一組形態各異的仿太湖石。遠看猶如自然石頭,近觀卻是由日常生活物件所組合而成的裝置作品。石頭的造型不是由藝術家決定,而是由每件物品本身的形狀與相互之間的距離決定。物與物之間順其自然的聯結是其唯一的創作方法。當在連接時,有意識地將其露出或局部遮蓋,對應的是記憶的清晰或部分的模糊。周巍用水泥將那些留存著時間痕蹟的物件塑造成“時間與記憶的形狀”。
周巍的參展作品通過將不同物品連接在一起,創造了一個(組)全新的物體,探索了記憶、時間、自然和未來的形狀與想像。這種創作思路與人文藝術學院美術學科的辦學理念緊密相關,即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積極營造學術氛圍,促進學生與國際藝術界交流。
第18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展覽展覽海報
周巍演講
《城市共生·物的流變》文獻資料
《城市共生·物的流變》,材質:水泥、鋼筋、現成品
《城市共生·物的流變》,材質:水泥、鋼筋、現成品
《城市共生·物的流變》,材質:水泥、鋼筋、現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