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人文艺术学院新闻传播学课程的孟梦雨同学是一名学习勤勉,工作踏实认真的同学。她写了一系列的文章,用小品散文的形式,表达出作为年轻人对澳门社会文化的关注。其中《观彩灯,品澳门》一文发表在澳门日报2010 年3 月7 日新闻版上。文章见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3/07/content_435287.htm
指导老师孟舒老师表示,希望每一位科大人文艺术学院的学生都能担负起一份社会责任,观看及参与澳门这个独具魅力的城市的发展,大胆的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记录下在澳门的青春岁月,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年轻人。
文章全文后附
澳门日报2010 年3 月7 日 星期日
(城市话题)观彩灯,品澳门
孟梦雨
彩灯,作为体现中国文化韵味的象征物,独具魅力,更是体现节庆气氛的有效艺术手段。澳门在节庆期间,对于城市街道及公共广场的装饰上普遍采用了彩灯装饰的手法,有效的传递了节庆的讯息,让作为旅游型城市的澳门独具魅力。彩灯的艺术魅力,让一个流光溢彩的澳门呈现在我们面前。迈入虎年,让我们走进澳门,看看彩灯是否演绎了澳门独特的美呢?
大三巴牌坊是游客必游之地,她首建于一五六二年,经历了三次火灾与两次重建的圣保禄教堂,现今只剩下一堵前壁,被视为澳门的象征。这样的一个从大火中走出来的标识,它是历史荣辱的见证者,是澳门曲曲折折路途的记录者。09年圣诞节和虎年春节,当我又一次来到她的面前,我不免有些失落。牌坊前面及周围的路灯上被装饰了夺目的铜钱彩灯,旁边一个艳丽而巨大的彩灯却使得它沧桑与辉煌的风采黯淡,这无疑是很遗憾的事。假如游人想要拍摄大三巴从悠远的时光隧道中缓缓走来,可是那样的一个彩灯,就像是隧道中的绊脚石。来到大三巴牌坊,我们拾级而上,两侧的路灯和树木形成了很好的视觉延续,如果在此适度安放具有文化象征、含蓄、小尺度延续的彩灯,是否会使这里的夜更充满韵味呢?
澳门凼仔岛上的龙环葡韵。作为澳门八景之一,它是土生葡人之家,这里有浓郁的异国风情,洋溢着中国的民俗魅力,敎堂与寺庙共融共存,气氛宁静而神秘。在这样的一个地方,雅致的彩灯,应更能衬托夜的黑,夜的浓,意境幽远,像是窃窃私语,向游人诉说一个个中西文化交织的故事。
凼仔老城区的同一条街巷,每每走过,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那并非是街道本身的常变常新,而是历史的眞实性和生活的丰富性沉淀下来的美。如龙环葡韵附近温暖而昏暗的街灯,安静的立在街巷的两旁,灯两侧挂着精巧雅致的小花卉盆栽,让人更愿意漫步其街巷,放缓呼吸。可是,在今年,这街灯格外的喜庆,被套上了两个硕大的铜钱彩灯,让我突然在这条熟悉的街道上寻不见昔日的温情。
诚然,民俗喜庆的装饰,非常适合放在如喷水池、街市广场等公共空间,作为优化生活和旅游纪念性的“视觉焦点”。我常会看到欣喜的游客兴奋的在彩灯前合照留念,他们灿烂的笑容也让澳门的城市更加可爱而美好。这是澳门凸显旅游产业定位的成功之处。有彩灯的澳门是精彩的。
如果,澳门在运用彩灯作为节庆装饰的时候,设计者能更温情的去尊重不同场所的文化特质,考虑空间尺度及氛围的独特性,在设计节庆彩灯时多些人性化的考虑其安装位置和空间大小,更合理设计彩灯,使其艺术风格与环境相符,澳门的夜空会更加美丽多姿!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孟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