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葉健雄助理教授獲選為2021年「國際文化、遺產及氣候變化(ICSM CHC)」學術研討會及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代表

2021/11/03

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ICOMOS)將於2021年12月6至10日聯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二工作组(IPCC)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召開「國際文化、遺產及氣候變化學術研討會(The International Co-Sponsored Meeting on Culture, Heritage and Climate Change (ICSM CHC))」,並於研討會舉行前舉辦有關工作坊。該研討會從4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行業專家中選出100名文化、科學、技術及社會經濟專家代表,組成多元化及背景涵蓋廣泛地域代表性的代表團。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葉健雄助理教授獲選為該研討會代表成員,屆時將會出席線上會議,與各地專家探討文化遺產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係,並為代表團帶來澳門建築遺產保護的視角。氣候變化引致的氣溫上升、火災、洪水、旱災等對文物建築造成一定的損害,為文化遺產保育帶來挑戰,而傳統智慧如土地和水資源管理以及傳統建築等,能為應對及緩解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提供參考。研討會預計會為文化、遺產及氣候變化領域建立對話和合作,以加強各領域之間的聯繫,亦會為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供寶貴的資源,用以界定2022年第七個評估周期的研究範圍。

國際文化、遺產及氣候變化學術研討會

在2021年8月28日至30日期間,葉老師作為代表線上出席了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在瑞典隆德舉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土質和木質鄉土遺產與氣候變化」,會議採取實地與線上同時進行的形式,由瑞典古跡遺址理事會贊助,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鄉土建築科學委員會(CIAV)、土質建築遺產科學委員會(ISCEAH)、木質建築遺產科學委員會(IIWC)、可持續和氣候變化科學委員會(ISCES + CC)聯合主辦。在會議中,建築文物保護與修復、文化遺產、鄉土建築、土質建築、木質建築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分享與交流鄉土建築面對氣候變化的脆弱性、能源對鄉土建築的影響、自然材料與建築保護(技術與方法)、鄉土建築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全球後新冠時期的鄉土建成遺產等相關領域的前沿理念與創新方向。葉老師在會上發表了論文「夯土: 逐漸被遺忘的澳門傳統智慧 (Chunambo: A Diminishing Ancient Wisdom of Macau)」,該論文亦同時被收錄在「土質和木質鄉土遺產與氣候變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

在會議上葉老師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文保專家和學者介紹了澳門夯土的修復工作,並以近西望洋聖堂夯土牆體修復為例,講解了修復團隊以科學方法分析及研究各原材料的主要成分,按文物建築的原材料進行配比、合成及研究夯土製作工序的過程;澳門夯土修復工作在取得傳統材料、複製傳統修復工具和還原傳統夯土製作工序當中的挑戰性,引起了與會者的興趣和關注。另一方面,葉老師以大三巴夯土圍牆修復為例,探討過去修復材料及工序的成效。

近西望洋聖堂夯土牆體 (修復前)

夯土修復過程

近年來,人文藝術學院積極鼓勵教師參與高水平的國際學術會議,加強建築遺產保護領域的國際交流和合作,共同為文化遺產保護貢獻力量。澳門科技大學作為澳門地區唯一參與的高等院校,在推廣澳門文化遺產及文物修復工作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大大加深了與會者對澳門文物修復工作之認識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