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照
2021年4月14日,第七期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生学术沙龙活动「上下而行」于R座综合教学大楼5楼516开启。人文艺术学院特聘副教授汪蓝,副教授顾跃,助理教授梁洁雯以及美术学、电影学硕博研究生等出席并参与此次沙龙对谈。
演讲中
「上下而行」学术沙龙由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 2020级美术学博士生邱涛、高琪、谭维、许剑春、李祯等人策划,旨在以意诚格物为心,自由创造为行;是关注当代发生、研究东西文化、尊重传统精神的自由学术思辨活动。此次「上下而行」第七期沙龙活动由美术学博士生谭维主持。博士的深度,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交流,更多的碰撞。
博士生谭维主持沙龙
第七期学术沙龙主讲人为美术学博士生刘明、李祯。
博士生刘明分享中
刘明此次分享的主题是《公共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从主题性艺术创作谈起》,他总结了在校工作后近十年的国家组织策划的主题性创作以及对他个人公共艺术创作的影响,并以他的主题性创作为案例研究了新世纪以来的主题性创作背后历史语境、文化气场和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和思考方式。对于主题性创作,对它历史背景的了解要比结果重要,前期的收集工作比创作重要。刘明也将他对于主题性创作历史背景研究的思维方式贯穿到个人关于岭南非物的公共艺术创作中。
博士生李祯分享中
李祯为我们分享的主题是《艺术介入社会之社区艺术---以上海定海桥互助社为例》,她结合自身丰富的参与社区艺术的经验认知分类了社区艺术形式,案例中的定海桥证水患迁移、日本殖民和蒋介石去台湾的最后时光等,由于工业产区的转移而衰败现在鲜为人知,在脏乱差的标签背景中诞生了定海桥互助社。它与其他社区艺术不同,其中以震撼人心的《51人项目》和《菜篮子工作站》例,是艺术家和社区成员等非艺术家参与协作的跨学科跨领域的艺术专案,在这里人人都是艺术家,任何事都可以成为艺术,打破了地点、身份、学科的限制,艺术不分好坏、不问结果,但求内心的一份信念,心若在,梦就在。
现场讨论
现场老师和同学围绕着沙龙分享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汪蓝副教授对沙龙的举办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顾跃副教授关于定海桥互助社项目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针对项目的后期社区反馈和资金运营模式进行了讨论。
梁洁雯助理教授指出当代艺术,就是把观念融入到一个社区。艺术介入一个社区,形成一个与大众关系,是参与度很高的,在艺术项目的同时也收集到了参与群众的意愿。
参与者讨论中指出整个艺术其实应该是去艺术家化,就是整个进入一个社区之后,他的这个艺术家的身份,实际上是被消解掉的,就是所有的人都有可能会成为艺术家。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参与到一些社区文化提升下项目中,但从文化挖掘到表现的这个角度,并没有脱离艺术家主体的主体性,把他引入到这个社区,特别是和群众的交互性做的是完全是不够的,此次的分析让人很有感触。
「上下而行」学术沙龙计划推出10期不同主题艺术分享,每期由两位2020级美术学博士生进行术相关主题分享,活动时间安排请留意学院网站的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