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余秋雨院長於九月十二日下午假澳門科技大學D座會議廳,為全校師生作了題為“友情、名聲和虛偽——再論中國古代的君子之道”的講座。校長劉良講座教授、校監顧問許敖敖教授、副校長陳曦教授、協理副校長兼國際學院院長孫建榮教授、人文藝術學院執行副院長張志慶教授及近500師生出席是次講座。
余秋雨院長首先以自己名字的由來為例引出文化的本質,即文化不在於外形,而有更深層的意義,從而開始介紹中國文化的核心題目——君子之道。論及中國文化,余院長指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便是集體人格,而中國人的集體人格即君子。他表示,“努力做君子”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有效遺囑,而君子之道正是研究中華文化的最好鑰匙。“君子應懷德,應利人利他利天下;君子應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君子周而不比。”在他看來中庸之道便是君子之道。
隨後,余院長以友情、名聲和虛偽三方面為題論及君子之道。余院長指出君子之交的友情可分為至情、常情和甘情。至情有如俞伯牙與鐘子期的高山流水知己之情,這種感情容易破碎,常情指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平凡感情,這種感情容易獲得,容易維持,但也容易陷入甘情的陷阱,因為密友間常會出現危機,如體己的麻煩,利益的陷阱以及心領神會的誇大。余院長表示,君子之交應淡如水,水與世無爭,甘居下位,至情不可得,應留心中,常情四海天下皆兄弟,天天享有天天付出,甘情太甜可能隱藏陷阱。
談到君子之名,余秋雨院長以中國古代名人的正反例子說明君子自殺往往想以鮮血洗滌污名,他認為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從而勸誡在場師生應看穿名聲這個東西,尋得人生自由。又以李清照一生受名聲所累及坎坷的命運為例,指出正在擔憂的名聲一定不重要,最大的名聲與自己無關,而若他人名聲受嚴重傷害時一定要盡力搭救。之後,余秋雨院長又談及另一話題“虛偽”,他解釋說談到君子之道便不能回避偽君子,而中國文化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假,並提出了文化偽君子,道義偽君子,風度偽君子等類型。
演講尾聲,余院長指出明亮蒼穹下的誠實生活才是無暇的幸福,真正的幸福就是真正的生活,鼓勵在場師生努力追隨真實的生活。他稱,“君子之道”不僅是學術問題,也是作為過來人所講的道理,並鼓勵大家做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做一個不擔憂的人,這個人便是君子。
人文藝術學院院長余秋雨與科大師生論“君子之道”
科大眾多師生慕名而來,全場座無虛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