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 執行副院長 張志慶教授
同學們,老師們,來自各地的畢業生的家長、親朋好友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畢業的有研究生,有本科生。作為本科生,你們是2011年9月入學的,我也是2011年9月來澳科大工作的。四年間我們一起見證了人文藝術學院的成長。比如,你們剛入學的時候,學院的金木工實驗室才剛剛建立,幾乎不能使用,現在,她已經擁有專業技術人員,擁有3D打印機、3D彩色掃描儀、高端激光精雕機等先進設備,是一個乾淨整潔、澳門一流的金木工設計實驗室。學院還建成了新聞多媒體實驗室,不斷購進各種設備,最近購進了一台大型航拍機。今年年底,我們會建成陶藝實驗室,老師們給它起名“室外陶園”。我們的師資力量越來越強,今年9月,又有4名專業人士成為我們的教師,他們來自美國、日本和中國大陸。學院還增加了3名特聘教授,17名兼職研究生指導老師,因為,9月,我們將迎來第一批設計學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他們不僅僅是我們學院的第一批,也是澳門,是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第一批設計學研究生。
學院在發展,你們卻要離開了。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等等,同學們一定寫了不少惜別、留戀之類的話。我知道,其實你們現在不見得真的多麼留戀,甚至可能還有很多不滿、抱怨,有一種終於離開的解脫感。但是,五年之後,十年之後哪?二十年之後哪?5月底,我到山東大學公幹,隨便拍了幾張山大校園的照片,其中一張是一座新建的學生宿舍樓,發到了微信圈,頓時,我曾經的學生,1989年畢業的,紛紛發問:我們住的那座樓在哪?還在嗎?拆了嗎?那座舊樓還在不在,與這些畢業20多年的中年人有什麽關係?有關係!他們忘不了曾經宿舍里的球鞋、襪子的臭味,他們懷念宿舍走廊上曾經無拘無束用破鑼嗓子吼出來的歌聲。
我的意思是說,多年以後,你們才真正的會懷念這裡,這個你們青春的讀書、生活的地方。你的回憶也許不都是美好的,但一定是難忘的。
你們就要走向社會,社會什麼樣?現在你們可能覺得科大有些複雜,不公,世故,你們很快會明白,與社會相比,原來科大是如此的簡單,直接,守規矩。因為,和你朝夕相處的是年輕的學生,在你身邊隨時準備幫助你的是與你沒有利害衝突的老師。當你不再是學生,這樣的關係將永遠離你而去。
你要獨自面對,面對艱難時世。你需要什麽哪?可能你已經讀了很多本成功者的經驗之談,喝了很多碗勵志的心靈雞湯,我覺得,這其中大部份沒有用,有的甚至是騙人的。然而,有一種東西你必須具備。什麽東西?先給大家講個故事。美國作家歐·亨利寫過一部小說,叫《最後一片藤葉》。畫家得了肺炎,病入膏肓,奄奄一息,醫生也放棄了治療。她躺在靠窗的床上,看著窗外靠牆的一棵藤樹,看見樹葉正一片片掉下,覺得樹上的葉子全部落完,就是她的死期。夜晚,一夜雨一夜風,她想,樹上的葉子一定掉光了。早晨,她堅決要求室友打開窗簾。窗簾打開,她意外地看到仍然有一片樹葉掛在樹上。她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因此活了下來。她挺過了危險期,慢慢恢復了健康。後來知道,那片樹葉是另外一個畫家,爲了救她,冒雨畫到牆上的。畫葉子的畫家是善良的,偉大的,而終於活過來的畫家告訴我們,我們對自己的瞭解不多,我們的生命力、意志力遠遠超過我們的理解。
我想說,相信自己,確定目標,堅定地走下去,是你們步入社會必須要的一種東西,一種精神和品質。這種精神也許不能保證你成功,但一定不會使你虛度年華,而沒有這種品質,其它再多的資源、策略、方法等等,都無濟於事。
同學們,你們就要走了,而我們,老師們,還會留在這裡,守護這個你們曾經學習、生活的地方。守護她,讓她保持簡單、直接、守規矩,讓你們為她的發展而驕傲,讓你們願意,真心地願意,有一天,回來,在C座一樓,坐在籐椅上,喝杯咖啡。
同學們,再見了!
人文藝術學院執行副院長張志慶教授在畢業生歡送會上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