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启发,彻底刷新了我对传统纪录片的理解!吴琦导演的《王阳明》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叙事手法,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与现代影像艺术相结合,时空交错的方式去诠释王阳明,让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哲学思想变得触手可及、栩栩如生。」2024年12月6日,「青春你好·金荔枝纪录片创作大师课」走进澳门科技大学,知名导演吴琦携纪录片《王阳明》与澳科大青年学子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澳门站「大师课」特邀著名纪录片导演吴琦带着纪录片《王阳明》走进澳门科技大学。活动由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杨宇菲助理教授主持。吴琦导演与现场师生共同观看了《王阳明》第三集与第四集,重回历史现场,感受王阳明的龙场悟道与知行合一。《王阳明》是由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指导、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总出品的五集纪录片。吴琦导演选择了时空交错的方式去诠释王阳明这个人物,第一次参演纪录片的辛柏青出演王阳明,他时而以一个现代人的身份,去追溯、感知、触摸王阳明,时而又扮成古装去饰演王阳明。在历史的真实之上,《王阳明》以想象的方式,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更加真实可感的守仁先生。该片于2021年3月22日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并在优酷网络平台独家上线。
在影片展映之后,吴琦导演开展《以心为镜:纪录片创作与传统文化——以〈王阳明〉为例》主题讲座,与澳门科技大学的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分享。吴琦导演围绕纪录片《王阳明》的「溺」「困」「悟」「功」「明」五集主题,向同学们分享了其创作历程。从构想、取材、再到制作,为同学们展示了纪录片的多重面向和丰富张力,深入阐述了纪录片《王阳明》的创作理念与方法。影片的核心在于「以心为镜」,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融入纪录片创作,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影像的结合,强调从当下出发,以古人的内心寻找视觉锚点、心理状态、空间遗存等,以「了解之同情」重返历史现场。这种方法论体现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古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与以往历史人物纪录片不同,本片摒弃了「斩钉截铁」的上帝视角,而是以一种敬畏历史的姿态去触摸、发现、辨认、探寻、猜想,最终得出一幅不确定的「王阳明画像」,力求重述「有限度的真相」。
在审美层面,导演借鉴了米芾相石法中的「瘦、漏、透、皱」四字诀,将其应用于纪录片的创作中,强调纪录片应具有骨感而非孱弱,通透活络灵动,温润透光,以及生命的涟漪。这种审美观照不仅体现了中国美学的传承,也为纪录片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探讨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时,导演引入了「有与无」的概念,通过比较舞台版《牡丹亭》与园林版《牡丹亭》,探讨实拟虚境与虚拟现实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纪录片中呈现这种关系。导演强调了内心体验的重要性,提出「心与理」的概念,不强调知识概念,而注重内心体验,甚至神秘体验,以精神生活优于知识性活动。这种观点在纪录片中得到了体现,强调直觉、行动和参与,而非仅仅是观察和知解。最后,导演以王阳明的「逝者如斯」和「常快活便是功夫」作为结语,强调心性的活泼和学问的极致,以及人生和电影一样,都是以余味定输赢。这不仅是对纪录片《王阳明》的深刻总结,也是对电影艺术和人生哲学的深刻反思。
活动现场大合影
杨宇菲老师主持讲座
吴琦导演在讲座现场
通过此次活动,参与者得以近距离感受纪录片创作的魅力,探讨纪录片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感悟纪录片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角色。现场互动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们踊跃提问,与吴琦导演进行了一场富有洞见的交流。
有同学提问导演如何将「电影即镜子」的理念与拉康的镜像理论结合,并处理历史人物王阳明与演员辛柏青在影片中的主角地位。导演吴琦回答说,他的团队以真诚的态度深入研究历史人物王阳明,并以敬畏之心呈现他的故事。在纪录片《王阳明》中,每个角色,包括王阳明,都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纪录片是团队与观众共同参与的叙事。他们的目标是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社会,让观众通过镜头感受到中国各地的生活状态。吴琦提到,纪录片可能不会立即受到广泛关注,但它们对于未来讨论中国社会的现状至关重要。他认为,纪录片的价值在于它们与国家和社会的紧密联系,是理解我们所处时代的重要工具。
有同学问到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如何避免陷入「用电影改变现实」的误区,并在纪录片创作中摒弃上帝视角,达到一个更低更远的观察状态。导演吴琦分享了他的职业心得。他强调,关键在于回归内心,理解并同情被拍摄对象,这与陈寅恪先生深入历史背景研究杜甫、李白的方法相似。吴琦认为,尽管现代年轻人可能难以理解这种深入历史情境的方法,但在纪录片创作中,这种深入的理解和同情是必不可少的。他回顾了自己80年代的学习经历,意识到纪录片的力量在于真实地展现生活,而非强加观点。通过阅读和研究王阳明的著作,他与团队一起尝试接近历史人物,自然而然地放弃了上帝视角。吴琦导演推崇费孝通的工作方法,提倡放下姿态,深入了解被拍摄者的生活细节,这样自然就无法保持上帝视角。他指出,在信息获取容易的现代社会,人们容易陷入上帝视角,但纪录片创作需要放下技术,真正地去体验和理解被拍摄者的生活,这是纪录片创作的核心,也是他多年来逐渐摒弃上帝视角,做到更低更远观察状态的方法。
还有同学关于纪录片《王阳明》中选择主观视角和真人扮演形式的疑问。吴琦导演指出,采用真人扮演而非抽象的绘画或动画,核心目的在于保留历史的现场感和真实性。他认为,动画虽具有创作上的自由度,却可能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因为它可以随意构建,缺乏与实际历史的联系。通过利用现有的环境元素,例如现代船只和老乡运货的船,作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可以激发观众对历史的猜想和联想。如果纪录片完全依赖绘画,就会失去与历史的真实联系,变成一种重新创作的历史,而非对历史的记录和解读。因此,他在纪录片《王阳明》中追求的是一种美学上的平衡,确保纪录片既有艺术的表现力,又不失历史的真实感。这种创作选择不仅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形式,也使得观众能够在更加真实的环境中理解和感受历史人物王阳明的故事。
现场互动与交流
随着「金荔枝·纪录片创作大师课」在澳门科技大学的圆满落幕,我们见证了一场思想与文化的深度交流。吴琦导演的精彩分享不仅点燃了同学们对纪录片的热情,更为大家带来了创作的力量和灵感。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记录着历史,更承载着文化,传递着价值。它教会我们以心为镜,与史为徒,映照出时代的深度和广度,激发我们去探索、去创造、去表达。澳门科技大学的学子们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在纪录片的道路上前行,用镜头捕捉真实,用影像传递力量,为推动中国纪录片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春你好·金荔枝纪录片创作大师课」是第三十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系列配套活动之一,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纪录片导演、制作人等,前往南京、澳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兰州等七座城市九所高校,通过代表作品点映、创作分享会等多种形式,与广大师生展开交流。该活动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江苏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该活动旨在提升青年对纪录片的参与热情,并为中国纪录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闻稿:翁选琦
图片:翁选琪、张晓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