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在地国际化”: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师生来访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并举办联合工作坊

2024/12/16

2024年12月7至12日,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建筑与设计系Francesco Novelli教授和Francesco Leoni教授带领13位来自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和米兰理工大学的建筑遗产保护专业研究生考察澳门文化遗产,并与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建筑学课程师生联合开展澳门大三巴遗址周边地区城市更新设计工作坊。

工作坊师生与茨林围居民代表“泉哥”(红色衣服)在哪咤文化馆前合影留念

茨林围居民代表“泉哥”(右一)介绍澳门哪咤信俗

双方经过多次探讨,共同制定了本次澳门工作坊计划。12月7日,在建筑学课程主任和文物修复实验室主任郑剑艺副教授等师生带领下,调研了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侧重考察文化遗产保护与小区生活的关系。在茨林围考察期间,邀请了茨林围居民讲解了哪咤信俗、古城墙、古树、古井,深入了解茨林围与大三巴遗址的历史。12月9日邀请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文化遗产厅研究及计划处高级技术员黄硕莹向工作坊师生作了题为《Planning, Promoting, Safeguarding and Manag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Macao》讲座。12月11日澳科大图书馆特藏组馆员张恒介绍了“全球地图中的澳门”古地图收藏,从地图解读澳门及周边地区城市形态演变。工作坊师生还参观文物修复实验室,了解实验室正在开展的世界遗产福建土楼和武夷山历代夯土墙研究样品。12月12日在R405教室,工作坊最终概念设计方案成果分三组进行汇报,提出了以大三巴遗址为核心的周边城市更新活化策略。借鉴意大利古迹遗址保护与日常生活的经验,尝试重新连结城市生活与历史文化,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澳门文化局高级技术员黄硕莹(左一)与工作坊师生合影

澳科大图书馆张恒(左一)向工作坊师生讲解古地图

分组汇报方案

工作坊师生合影留念

本次澳门工作坊之前,工作坊师生于12月6日前往广州市荔湾区粤剧艺术博物馆,参加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与都灵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学院共同主办的“中意遗产日”活动。大会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彭长歆主持,意大利驻广州总领事德派罗(Valerio De Parolis)、荔湾区相关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姚旻为活动致辞。活动邀请了来自意大利都灵、罗马、米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十位遗产保护专家、知名建筑师,与文化遗产的管理部门、产权人、使用人一起,围绕“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分享研究和实践经验,展示两国各自的传统和独特视角。意大利著名遗产保护建筑师、考古学家、罗马第三大学教授Luigi Franciosini以《建筑与历史环境:建筑师如何认识并理解遗产》为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兼职教授曹劲以《文物建筑赋能城乡高质量发展》为题分别作主题报告。郑剑艺副教授受邀在圆桌论坛上介绍了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建筑学课程和文物修复实验室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实践,特别是如何通过社区参与和多方合作来促进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历史建筑的修缮。

人文艺术学院重视澳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学和研究,持续推动国际化办学。澳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对国外建筑学师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地国际化”是建筑学国际化办学的一种有益尝试,师生们在本次工作坊和中意遗产日活动中真实的感受和学习意大利最前沿的遗产保护知识和经验。人文艺术学院叶茜助理教授、刘骁助理教授、陈悦助理教授、陈力然助理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助理徐好好副教授分别先后参与了上述工作坊教学活动。

澳科大师生参加中意遗产日

image.jpg

郑剑艺副教授分享澳门文化遗产教学和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