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千年窑火,了解真实乡村 ——澳科大师生赴长沙铜官开展乡村遗产调研活动

2025/01/17

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1月6日,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助理教授、高级工程师陈悦带领建筑学专业部分研一、研二同学前往湖南铜官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乡村遗产调研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走出校园,走入真实的乡村场景,通过乡村调研和现场授课,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乡村的真实情况,发现研究问题,学习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参加调研活动的师生合影

铜官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的湘江东岸,历来以陶瓷闻名于世。早在1300多年前的隋末唐初,铜官便出现了大型的窑场,这里是世界陶瓷釉下多彩发源地,其产品在当时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海上陶瓷之路”。千年窑火一直未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立了湖南省铜官陶瓷总公司,产品出口欧美,一度拥有“十里陶城”的美誉,成为我国“五大陶都”之一。因此,铜官是一个拥有悠久产业历史和丰富遗产资源的历史城镇,当前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3处。

本次活动得到了长沙市、望城区和铜官街道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铜官街道的领导不仅热情介绍铜官的基本情况,还帮忙联系访谈对象和调研单位,为调研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极大便利。一周的时间,师生们深入考察铜官镇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遗产资源,与街道、社区的同志座谈,走访了陶艺大师工作室,参观了仍在生产中的陶瓷工厂,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

实地调研和走访铜官老街

刘志广是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高级技师,同时也是铜官文史方面的专家。他向师生们详细讲述了铜官窑的历史发展脉络、窑口分布情況、陶瓷产品的制作工艺以及解放后各厂区的生产情况,为师生们打开了了解铜官历史的一扇门,解答了师生们的诸多疑惑。

刘志广大师(左二)给师生们讲解铜官窑历史

由于产业转型,铜官陶瓷产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陷入了发展瓶颈,并随之引起了企业倒闭、劳动人口流出、社区老龄化等一系列剧烈的社会变化。为了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以及当前的社区状况,师生们前往誓港社区、袁家湖社区了解情況。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下,师生们对社区的人口结构、生活状况、规划布局等基本情况有了全面了解。

与誓港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交流

海旭陶瓷是企业改制后成立的陶瓷公司,一方面传承了千年陶瓷制作的传统工艺,另一方面又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科技生产制作技术,是目前铜官生产规模较大,生产配套完善的工业企业。在公司负责人陈海军的带领下,师生们实地参观了陶瓷从制泥到拉坯,从烧制再到质检、包装的整个生产流程,为整体、系统地理解和梳理铜官产业遗产打下了基础。





 参观陶瓷生产线

为了进一步了解基层建设管理方式,师生们与街道城建办周虎主任进行了两次深入的访谈。周主任详细介绍了近十年来政府在铜官开展的一系列建设举措,取得的成效,以及在此过程中碰到的痛点、难点,让师生们真实地了解到乡村建设管理的特点,也认识到在学校开展的方案设计与实际实施、管理的距离。

与铜官街道城建办周主任(右一)交流

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同学们带着各自的研究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现场调研,他们走访了众多的遗产资源,与铜官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以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铜官乡村社会的真实状况。

image.jpgimage.jpg

同学们实地调研和访谈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始终将文化遗产保护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视为重中之重,致力于培育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此次调研活动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到真实的乡村遗产设计现场,师生们深入探讨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方法,并通过一系列实地研学活动,亲身感受了保护工作的复杂性与挑战性。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遗产保护重要性的理解,也逐渐培养了他们对乡村遗产、乡村研究的兴趣。多位同学表示,希望将自己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选择在铜官展开,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铜官乡村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中来,真正地把论文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