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現代陶藝國際工作營 陶瓷藝術家專訪

2017/04/28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於2017年4月19日至21日期間在澳科大陶藝實驗室“世外陶苑”舉辦的澳門現代陶藝國際工作營活動圓滿落幕。本次活動由人文藝術學院張曦之助理教授組織策劃,邀請了來自日本、韓國和中國內地等著名陶瓷藝術家來到澳門進行藝術創作並與大家進行深入的交流,活動獲得了學生、老師和市民的一致好評。

“陶”冶情操

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創作研究院院長,中國藝術大師的朱樂耕教授在本次活動中以講座分享的形式,為大家帶來了一次“陶藝”的心靈之旅,他將陶藝創作實踐與城市空間中的環境緊密結合,與大家分享了創作韓國麥粒音樂廳《時間與空間的暢想》,酒店系列環境陶藝《流金歲月》、《生命之綻放》、《天水之鏡像》等創意環境陶藝作品時的心得啟悟,令不少同學為其靈感創意所驚歎。朱樂耕教授在為上海浦東機場設計的環境陶藝作品《惠風和暢》中,創作的瓷片亦如同輕風吹動白雲,在雲層上露出湛藍的天空。歸去來兮的人們在藍天與白雲中穿梭,使得機場的建築空間融為一個整體,令許多學生們表示印象深刻、餘味無窮。

陶泥在手中生長

随后,記者跟著同學們的步伐走進了澳科大陶藝實驗室,來自日本的柴田正明先生正在為素胚作品勾勒出底花,向同學們表達著自己的靈感與創意。經過學生的翻譯,記者瞭解到這件被贈予澳科大的作品被命名為《回歸自然》,作品主要由生長樹根,密集的城市和人造自然三部分組成,被大自然樹根及花紋包圍的MACAU象徵著人心對自然的無限嚮往。一團團陶泥在漸變成修坯刀的精雕細琢。“它在柴田正明先生手中就像漸漸被賦予生命一樣,擁有了自己生長的方向和獨特靈氣,每一個精美的細節都讓人為之驚歎!”李同學說。不少學生亦表示,此次交流給他們帶來了很多源於自然的創意和靈感,真的受益匪淺。 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柴田正明先生非常喜歡製作大件的建築陶瓷,大件陶瓷燒製的難度和技藝要求極高,柴田正明先生也在其一次次創作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當問及對於澳門現代陶藝國際工作營的體驗及寄語時,他滿懷真情地說道“澳門現代陶藝國際工作營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也希望今後會有更多的同學、老師、市民和國際著名陶瓷家參與其中,回歸自然的本真,感受陶泥在手中蘇醒的無限樂趣!”

“瓷”情可待成追憶

來自韓國的金赫洙教授已經是第二次來訪澳科大,陶瓷帶給他很多與眾不同的回憶。取一團陶泥,放在轉盤上,扣住邊盤上的陶瓷凹口,用力轉動,時間仿佛亦被捲進轉盤,形成一圈圈的旋渦。金教授那雙手拂過陶泥,拿捏有度,旋轉出了細緻而有規律的花紋。

在介紹贈予澳門科技大學的作品時,他說道“每一件都是用特別的工具加上韓國傳統技藝賦予的符號元素,有的是含有豐富畫意的瓷盤,不但可以用作生活家居用品,亦可作為壁畫或者藝術裝飾。”其靈活及多用性展現著不同維度的構思。“他和著泥的雙手,融入一顆傳承技藝的匠心,把這一切情感都揉進了陶裏,燒鑄成了永恆。”陳同學感慨道。在深訪中金赫洙教授給予澳科大陶藝實驗室及學生畢業設計作品展作出了點評,他表示“從第一次來到澳門科技大學陶藝實驗室的體驗到第二次的雙面繪瓷製作,欣喜地看見澳門科技大學陶藝實驗室正在不斷的成長,愈發變得完善,學生們也很善於溝通和創作,希望能夠把這些作品放在學校的各個角落,把這份對於陶瓷的樂趣傳播給更多的人,亦提升整個學校的藝術氛圍。” 

世外“陶”苑

走過琳琅的學生作品廊,我們遇見了正在燒制瓷盤的金煥哲老師,他向大家介紹說“陶瓷就像一片心靈的淨土,能帶你走進自然,走進我的內心世界。”他指著地上一塊色彩斑斕的條紋撞色圓瓷盤向大家描述著靈感,並掏出手機給大家觀賞一年四季裏飛機上俯瞰的田野麥浪,一種種奇妙的生物變幻色衝擊著大家內心對於自然的敬畏與熱愛。金煥哲老師在採訪中談到,他特別喜歡把泥土當作“紙”,在上面浮染成彩,點綴成畫。他指著瓷盤裏活靈活現的小魚群和“濺起的水花”,滿懷深情地說道“非常享受和學生在一起創作的時光,沉浸在泥土的樂趣中,能夠點亮彼此的藝術細胞。”說完抱起了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之一,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此次澳門現代陶藝國際工作營活動不僅為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陶藝大師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臺,更為學生、市民帶去了一場陶藝的盛宴。澳門科技大學陶藝實驗室的活動圓滿結束的同時,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畢業設計作品展覽將於4月19日至5月10日星期一至星期五,(星期六、日及公假期休息)上午10時至下午6時在澳門科技大學“點綻體驗學習廊”持續展出,歡迎相關專業人士和大眾市民來參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