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现代陶艺国际工作营 陶瓷艺术家专访

2017/04/28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于2017年4月19日至21日期间在澳科大陶艺实验室“世外陶苑”举办的澳门现代陶艺国际工作营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人文艺术学院张曦之助理教授组织策划,邀请了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内地等著名陶瓷艺术家来到澳门进行艺术创作并与大家进行深入的交流,活动获得了学生、老师和市民的一致好评。

“陶”冶情操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院院长,中国艺术大师的朱乐耕教授在本次活动中以讲座分享的形式,为大家带来了一次“陶艺”的心灵之旅,他将陶艺创作实践与城市空间中的环境紧密结合,与大家分享了创作韩国麦粒音乐厅《时间与空间的畅想》,酒店系列环境陶艺《流金岁月》、《生命之绽放》、《天水之镜像》等创意环境陶艺作品时的心得启悟,令不少同学为其灵感创意所惊歎。朱乐耕教授在为上海浦东机场设计的环境陶艺作品《惠风和畅》中,创作的瓷片亦如同轻风吹动白云,在云层上露出湛蓝的天空。归去来兮的人们在蓝天与白云中穿梭,使得机场的建筑空间融为一个整体,令许多学生们表示印象深刻、馀味无穷。

陶泥在手中生长

随后,记者跟著同学们的步伐走进了澳科大陶艺实验室,来自日本的柴田正明先生正在为素胚作品勾勒出底花,向同学们表达著自己的灵感与创意。经过学生的翻译,记者瞭解到这件被赠予澳科大的作品被命名为《回归自然》,作品主要由生长树根,密集的城市和人造自然三部分组成,被大自然树根及花纹包围的MACAU象徵著人心对自然的无限嚮往。一团团陶泥在渐变成修坯刀的精凋细琢。“它在柴田正明先生手中就像渐渐被赋予生命一样,拥有了自己生长的方向和独特灵气,每一个精美的细节都让人为之惊歎!”李同学说。不少学生亦表示,此次交流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源于自然的创意和灵感,真的受益匪浅。 在採访中,记者瞭解到柴田正明先生非常喜欢製作大件的建筑陶瓷,大件陶瓷烧製的难度和技艺要求极高,柴田正明先生也在其一次次创作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当问及对于澳门现代陶艺国际工作营的体验及寄语时,他满怀真情地说道“澳门现代陶艺国际工作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希望今后会有更多的同学、老师、市民和国际著名陶瓷家参与其中,回归自然的本真,感受陶泥在手中苏醒的无限乐趣!”

“瓷”情可待成追忆

来自韩国的金赫洙教授已经是第二次来访澳科大,陶瓷带给他很多与众不同的回忆。取一团陶泥,放在转盘上,扣住边盘上的陶瓷凹口,用力转动,时间彷佛亦被捲进转盘,形成一圈圈的旋涡。金教授那双手拂过陶泥,拿捏有度,旋转出了细緻而有规律的花纹。

在介绍赠予澳门科技大学的作品时,他说道“每一件都是用特别的工具加上韩国传统技艺赋予的符号元素,有的是含有丰富画意的瓷盘,不但可以用作生活家居用品,亦可作为壁画或者艺术装饰。”其灵活及多用性展现著不同维度的构思。“他和著泥的双手,融入一颗传承技艺的匠心,把这一切情感都揉进了陶里,烧铸成了永恆。”陈同学感慨道。在深访中金赫洙教授给予澳科大陶艺实验室及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展作出了点评,他表示“从第一次来到澳门科技大学陶艺实验室的体验到第二次的双面绘瓷製作,欣喜地看见澳门科技大学陶艺实验室正在不断的成长,愈发变得完善,学生们也很善于沟通和创作,希望能够把这些作品放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把这份对于陶瓷的乐趣传播给更多的人,亦提升整个学校的艺术氛围。” 

世外“陶”苑

走过琳琅的学生作品廊,我们遇见了正在烧制瓷盘的金焕哲老师,他向大家介绍说“陶瓷就像一片心灵的淨土,能带你走进自然,走进我的内心世界。”他指著地上一块色彩斑斓的条纹撞色圆瓷盘向大家描述著灵感,并掏出手机给大家观赏一年四季里飞机上俯瞰的田野麦浪,一种种奇妙的生物变幻色冲击著大家内心对于自然的敬畏与热爱。金焕哲老师在採访中谈到,他特别喜欢把泥土当作“纸”,在上面浮染成彩,点缀成画。他指著瓷盘里活灵活现的小鱼群和“溅起的水花”,满怀深情地说道“非常享受和学生在一起创作的时光,沉浸在泥土的乐趣中,能够点亮彼此的艺术细胞。”说完抱起了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之一,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此次澳门现代陶艺国际工作营活动不仅为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陶艺大师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更为学生、市民带去了一场陶艺的盛宴。澳门科技大学陶艺实验室的活动圆满结束的同时,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毕业设计作品展览将于4月19日至5月10日星期一至星期五,(星期六、日及公假期休息)上午10时至下午6时在澳门科技大学“点绽体验学习廊”持续展出,欢迎相关专业人士和大众市民来参观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