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香港科技大學成功舉辦首屆AI電影節(AIFF),吸引了全球電影科技領域和學界的廣泛關注。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張志慶教授受邀出席開幕式活動。此次活動為大中華區首個大型AI電影節,共匯聚了全球82個國家和地區700多部利用AI技術製作的短片作品,邀請業界與學界嘉賓共襄盛舉,成為大中華地區電影與科技融合領域的一次重要盛會。活動期間,組委會特別設置了多個主題研討和影片展映等環節,各界深入探討人工智能技術在電影創作中的應用與發展趨勢。人文藝術學院電影學院羅樂助理教授,傳播學、電影管理專業多位博士生,數字媒體多位本科生赴港參會。
▲院長張志慶教授、羅樂助理教授携澳門科技大學師生參會
本次電影節以眾多業界嘉賓分享各自實踐領域的技術展開,包括 Richard Taylor(Weta 創始人,《指環王》視效總監,獲五次奧斯卡)、魏天明 Tony Ngai(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名譽顧問)、林偉文 Terry Lam(《無間道》視效總監,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Brian Connor(《沙丘》特效總監,奧斯卡獲獎者)等在內的專家學者和業界翹楚,從不同角度研討了AI電影的未來之旅。
在主旨演講環節,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領域權威專家 Maneesh Agrawala 教授(圖像生成模型 ControlNet 的發明者)帶來題為《超越不可預測的黑箱:設計支持迭代優化的生成式 AI》的精彩報告,深入解析生成式 AI 系統的可控性設計原理,為現場觀眾帶來前沿學術見解。
▲主旨演講:斯坦福大學Maneesh Agrawala教授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來自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和電影從業者以不同題目分享了他們對AI的看法。例如系列電影《魔戒》團隊視效師 Chris Williamson及鄭子毅先生展開 “人工智能創意產品和渠道”為主題的發言,他們認為使用許多小型 AI 助手來處理特定任務,可以作為創意過程中的“潤滑劑”,人工智能是一個新的伙伴,但是故事講述的核心仍是人類的創造力。再如香港電影從業二十餘年的林偉文院長(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系列電影《無間道》視效總監、《毒舌大狀》編劇)展示了諸多虛擬製片及新型電影教學案例,提出駕馭技術的實踐見地。在討論環節,與會學者、藝術家及電影從業者們齊聚一堂,呼籲行業內外共同探討如何在技術進步的同時,保護藝術家的權益和電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專題分享與討論現場(專題一:“人工智能創意產品和渠道”)
電影節特別設置的AI生成短片展映單元,成為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35部入圍作品涵蓋科幻、動畫、懸疑等多種類型與視覺風格,其中参与展映的短片作品充分展現了AI技術在敘事表達和視覺創新方面的可能性以及潛力。
▲部分入圍參展影片(參賽者從好萊塢資深電影人到青少年不等)
當日,澳门科技大學代表團與各界嘉賓深入交流,探討了AI技術對未來電影產業的深遠影響,并將繼續關注AI電影領域的前沿動態,積極推動藝術與科技的深度融合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