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艺术名家系列讲座之“论文写作”

2017/11/16

由澳门基金会赞助,澳门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传播与艺术名家系列讲座之“论文写作” ,于11月13日下午4时在澳门科技大学N座213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夏燕靖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为学生带来关于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讲座。人文艺术学院艺术设计课程主任黄光辉助理教授主持讲座,并代表学校向夏燕靖教授赠送纪念品。

夏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层次和重点内容,然后从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与要点着眼,讲述了自己曾盲评过的一篇美术学硕士学位论文。点评其有文学价值却不符合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并提出流水帐的散文式文章无法成为合格的学术论文,学生应抓住一个论题逐层深入,形成有重点有体系的论文。

接下来夏教授对学术论文做出了定义,他认为学位论文写作是一个在纸张上展现头脑风暴的过程,它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来进行思考。夏教授还分析了学术训练的根本意义,并讲述了研究生、博士与博士后研究形式与内容的区别。针对我校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即将开始的论文开题,夏教授亦给出了建议。他认为论文写作前应当有所准备,对论证的前提、条件、任务范围等重要要素提前进行界定,并加以记录,以便论文框架的搭建。

谈及学位论文写作方法,夏教授从著名启蒙思想家笛卡尔的方法论入手,提出论文是一种怀疑理论的实践,认为它是对自己不清楚的真理的质疑与研究。教授建议学生要有提出问题的意识,论文主题也要有足够的写作空间。教授对笛卡尔方法论的其他步骤亦进行了拓展讲解,并结合孔子的叩其两端的方法论思想展开更深入的探究。同时给学生的论文写作提出两点建议,他鼓励学生在研究中未能探索出最终结论时,可以采取问题悬置的结尾方式,可以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所预测。并且,他还建议学生在论文中提出更多的问题,提升论文的价值。

接下来从选题意识开始,教授讲述了学术训练应有的五种意识。他提出研究生的选题应当拓展有趣的视角,有创新意识,而不能趋向同知化。对问题意识等其他四种意识,夏教授亦进行了精彩的拓展讲解。

最后夏教授从论文结构的角度进行了介绍讲解。他主张朴实普通的论文题目,认为太过花哨的标题容易招致答辩老师的反感与盘问。教授还认为,在保持通俗性与可理解性的同时,题目也要引人注目,给人留下思考与期待的余地。教授亦对其他结构,如原创声明书,摘要,关键字等做出了重点讲解。并认为,摘要与关键字是一篇论文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不可小觑。

讲座尾声,夏教授一一回答学生的提问,并对即将面临论文开题的研究生,以及依然在学术道路上不懈探索的博士生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夏燕靖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