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期 沙龙回顾|「杭城之于我」系列作品的思考与创作实践&应物写心——浅谈传统笔墨在当代花鸟画中的实践与个人创作应用

2023/10/26


第十六期沙龙合影

2023年10月12日,第十六期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生学术沙龙活动「上下而行」于R座综合教学大楼5楼516开启。人文艺术学院硕博研究生等出席并参与此次沙龙对谈。

本次沙龙的两位分享人分别为2023级博士生吴登央与2023级博士生金大伟,由2023级博士生高清声主持。

“杭城之于我”(杭州艺术项目)系列作品的思考与创作实践

吴登央 (2023级博士生)

吴登央博士生围绕她追逐梦想,探索个人风格和创作过程向我们展开分享。她强调以自身经验与杭州城市的触发为基础,表达审美和个人历程。她的创作起初是实验性质的,以综合绘画课程为训练基础,尝试材料和媒介,以及建筑抽象为灵感。尝试不同材料,如木板,以及以怀表为象征的时间记忆,并创作了一艘象征岁月的小船作品,命名为"行囊"。除此之外她尝试将人体、机理和色彩结合,进行绘画语言的提炼与创作。吴登央博士在疫情期间由于小猫的陪伴,尝试将小猫融入画面,在尝试过后选择改用两年前画过的梧桐树作为基础,在油画媒介中进行拼贴、结合线形处理的实验和表现。

吴登央博士生于今年夏天前往青海支教,在支教期间,创作了几张真诚且再现了青甘风景自然主义面貌画作,以示纪念。在现阶段的创作中,她依旧在尝试各种不同材料来表现艺术思考,如运用亚克力、加热刀具等来进行绘画,计划创作一系列作品,并将其组合成大型作品,凝聚意义。她介绍,这些作品与她的经历密不可分,用朴实轻松的语言进行介绍最为真实。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杭州的感情,不同的系列作品既展现了城市的美感,也投射了城市、自然及与人之间的关系。期待未来她在澳门能创作更多精彩作品。

应物写心——浅谈传统笔墨在当代花鸟画中的实践与个人创作应用

金大伟(2023级博士生)

金大伟博士生以应物写心作为分享主题,向我们分享了他一直思考的问题:如何将传统笔墨融入到当代的绘画里,以及对"传统"的理解。

     所谓的"传统"本身可能存在一定地域性。以花鸟画为例,中国美院的潘黄教学教学、北方的齐白石王雪涛的教学体系以及岭南的教学体系各有特点,一个中国美学体系贯穿着不同地域的绘画,形成中国传统绘画的整体特征。同时由于地域的差异和自身看到的东西是不同的,例如岭南地区、江南地区与北方地区所呈现的绘画风格就存在很大差异,其传统的笔墨、风格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因此看到的事物不尽相同,笔墨表达出来的形式也各有风格。

     金大伟博士生通过自己多年的作品为我们讲解他对笔墨的看法,狭义上来说是画画的方法,用笔、用墨的技巧,然而国画的笔墨它有一个宏观的意义,就是整个画面的气象、气晕、颜色、构图、章法,包括它的意境。

     最后金大伟博士生为我们讲解如何理解格物致知——格物是文人美学的特长,在绘画中就是把植物、动物的物理总结整理,把最理想的状态描绘出来,这是宋朝花鸟画最核心的理念,与西方美术里面直接写实存在差异。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硕博生导师 汪蓝副教授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硕博生导师汪蓝副教授对本次两位分享人的分享加以点评,他表示两位分享人的发言勾起了他多年前与美院的回忆。他提到个人探索绘画语言是一种寻找独特艺术表达的旅程。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绘画语言,这种语言是他们独一无二的,也是在艺术世界生存并前进的保证。这种独特性与艺术的本质息息相关,艺术的特质就在于它的独一无二,这一特质区分了不同艺术家。

     最后,参与本次沙龙的同学也踊跃发言。

截屏2023-10-16 13.53.22

发言现场

主持人:2023级博士生高清声

本次沙龙由2023级博士生高清声主持,她用「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对本次沙龙进行总结,虽然我们研究的方向不一样,但是我们相同的是对艺术的不断的追求。

文案整理:君子兰、王希宁

志愿者:宁超锋、王曦(2023级硕士研究生)

上下而行∙澳门科技大学美术学博士生学术沙龙 ——由澳门科技大学文艺术学院 2020 级美术学博⼠⽣邱涛、高琪、谭维、许剑春、李祯等人发起。沙龙旨在以意诚格物为心,自由创造为行;关注当代发生,研究东西文化,尊重传统精神的自由学术思辨团体。

     以学术沙龙为基点,延伸至文化研究、艺术创作、策展实践等,力争创建一个国际化、广范围、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以自由创新、平等合作、开放包容的心态,在时代浪潮起伏间探索学术真相,回望问题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