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音乐学院受邀出席中葡跨文化对话国际会议

2025/05/07

第四届「中国—葡萄牙跨文化对话」国际会议暨「阿威罗大学孔子学院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于2025年4月22—24日在葡萄牙阿威罗大学举行。澳门科技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郑中教授、陈明志特聘教授受邀出席会议,郑中院长携同菏泽弦索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苏本栋和古筝演奏家、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山东古筝乐第七代传人赵峰,应邀参与多项活动。

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中国驻葡萄牙大使赵本堂、阿威罗大学校长保罗·费雷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赵本堂表示,恰逢中葡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在教育领域,中葡合作从早期的「语言互学」已逐步拓展到「知识共建」,中国愿同包括葡萄牙在内的各国一道,深化教育合作、拓展文化交流、增强人文互信,成就人类文明共同体;保罗·费雷拉校长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阿威罗大学与中国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在中国研究和葡中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成为合作典范,本次会议是葡中合作不断拓展的又一具体成果。

中国驻葡萄牙大使赵本堂先生(右二)与郑中院长(左二)一行合影

阿威罗大学保罗·费雷拉校长(左二)与郑中院长一行合影

开幕式上,赵峰与苏本栋先生应邀演奏了中国古筝艺术大家赵登山先生创作的筝与软弓胡《欢庆节日》,受到了广泛好评。会议围绕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语言对话、历史文化与旅游、艺术交流和演出、展览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展开深入探讨。

论坛中,郑中教授做了《<碰八板>的文化源流与音乐特质》的报告,结合民间器乐乐种,梳理了《碰八板》的发展演变与传承现状,结合弦索乐的特色乐器如意勾、软弓胡、山东筝的演奏技巧,从旋律重迭、和声效果、音型对比、风格特征以及文化内涵方面探讨了在中国式音乐结构手法之一——碰,进而在表现形式、审美追求以及哲学阐释方面深入解读了中国线性音乐的灵魂——韵;陈明志教授的《交互·融合·创新:以陈明志作品为例的声音景观作曲探究》,以声音景观作曲理论为基础,运用案例分析与文献研究,文化与技术融合,剖析作品中多感官交互设计、表演交互创新等交互性呈现与创新表达,进而指出声音景观作曲的未来需求与发展趋势;2024级音乐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戴丽霞在线报告了《中国当代壮族铜鼓音响的和声化应用技法》,以 「壮族铜鼓音响」为切入点,从线性音高、纵向和声、音乐创作三个方面阐述中国当代壮族铜鼓音响的和声化应用,为民族化创作以及更好地理解中国音乐异彩纷呈的民族特色提供分析方法与借鉴参考。

学院参会代表合影

左起:赵峰先生、郑中院长、陈明志教授、苏本栋先生

在晚上的音乐会《对话中的音乐》中,赵峰的筝独奏《铁马吟》以古筝模拟古琴、钟声等音色,形象塑造了钟鼓唱和、铁马轻吟的空灵氛围,「山峰悄上白玉阶,古墙探出菩提叶,莲花座前香火幽,铁马轻声唤明月」,抒发清雅脱俗的心境与对人世清平的美好祝愿;赵峰与苏本栋的筝与软弓胡《大八板》《莺啭黄鹂》旋律优美灵动,展现「莺啼鹂啭枯柳翠,桃红梨白纸鸢飞」的清丽意蕴;赵峰,苏本栋、郑中的筝与如意勾《对流水》(四首)奏出高山巍巍、流水潺潺、清风微拂、松竹摇曳意境,共同呈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魅力。与下半场运用西方独特和声与节奏理念的梅西安《火岛I》、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与西方钢琴表现形式相融合的陈其钢《二黄钢琴协奏曲》演奏交相辉映,形成一场中西跨越文化与时空的音乐对话,呈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共通的情感表达。

赵峰先生筝独奏《铁马吟》

赵峰先生与苏本栋先生演奏筝与软弓胡《大八板》《莺啭黄鹂》

在闭幕论坛上,郑中教授应邀发表推动中葡音乐文化交流的演讲。她提出利用好已有平台,积极开展中葡音乐比较研究、中国音乐在葡语国家的传播与影响等课题研究;在人才培养方面,探索良好的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多种音乐交流活动,促进中葡音乐文化的相互学习与借鉴。强调要发挥好澳门多维度的功能、全方位的作用,澳科大音乐学院愿意主动作为,与澳门各方力量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不断为中葡音乐交流注入新的活力。

澳科大音乐学院此次受邀参加中葡跨文化对话国际会议取得圆满收获。澳科大与阿威罗大学自2007年7月签署合作协议,此次会议进一步丰富了合作内容与形式,共同探讨了两校音乐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新路径,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相信不久的将来,中葡音乐交流领域必将呈现更多重要的成果,中葡音乐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必将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