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是最大的机会。只有以未来时的眼光审视和行动,拥抱变化,才能够在媒体融合的大浪中勇做弄潮儿。”10月19日,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辑,第29届、第31届、第32届中国新闻奖获得者,第十一届戈公振新闻奖获得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王文坚为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师生做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记者素养与媒体转型》主题讲座。活动由人文艺术学院传播学课程主任柳旭东副教授主持。
王文坚总编辑结合扬子晚报的成功举措为大家详细阐释媒体转型与记者素养。
王文坚总编辑的讲授内容既有理论方法,也有行业前沿,他从什么样的人适合做记者,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传播革命、以扬子晚报为例剖析媒体迁徙化生存等角度出发,做了精彩分享。“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讲座现场,王文坚总编辑以邵飘萍、黄远生、史量才等历史上著名的记者编辑举例,他告诉同学们,成为一名记者需要具备诗人灵魂、洞察眼光、新闻敏感和斗争精神。时至今日,即便ChatGPT、阿尔法GO机器人已经可以提供先进的技术服务,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新闻“抖音化”趋势日益明显,只求画面,缺少采访核实的所谓“新闻”更不具备权威性和公信力。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记者的职责和使命更为重要,抓新闻原创仍是核心优势。
王文坚介绍,扬子晚报已连续20次登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世界品牌实验室最新公布的扬子晚报品牌价值为503.72亿元,位列中国品牌榜167位。在互联网时代浪潮中,扬子晚报用互联网思维再造媒体内容生产和用户服务,打破路径依赖,创建紫牛新闻等“一头牛七只羊”融媒体矩阵,扬子晚报全媒体用户已超7000万。 “不管媒体格局怎样急剧变化,提供精品内容始终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坚守舆论道德高地的职责所在。”王文坚表示,近年来,扬子晚报在视频生产、新闻直播、新闻社交、创意策划等方面亮点频出,打造“爱上南京100个理由”地铁专列,“我在秦淮品诗赏月”等创意传播案例,收获了极佳的传播效果。
讲座最后,王文坚总编辑勉励同学们立足专业、拥抱变化、迎接未来,才能够在媒体融合的大浪中勇做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