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至8日,由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主办的“国际陶瓷设计工作营”在澳科大“世外陶苑”陶艺实验室等地圆满举行。活动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陶艺家高振宇教授与韩国陶瓷雕塑协会会长金赫洙教授,中韩陶艺大师共同探讨传统工艺与当代陶瓷艺术。
5月7日下午,工作营首场学术讲座在澳门科技大学R630举行,本次学术讲座由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张曦之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闫少石助理教授、冯晶磊老师等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高振宇教授以“民艺新生”为主题,以紫砂“寿星壶”为例,讲述了紫砂制壶过程:从泥料捶打、壶身塑形到细节雕琢,展现出传统工艺的严谨与灵动。高振宇教授强调,传统不是束缚,而是创新的根基;唯有尊重传统,才能在现代脉络中赋予民艺新的生命力。韩国陶瓷雕塑协会会长金赫洙教授则以“韩国当代陶艺的观念表达”为题,分享如何将陶瓷语言转化为艺术观念的载体。他通过“环境陶艺”的作品案例,解析如何从日常生活的器物中提炼美学灵感,并借助陶瓷的物理特性传递哲学思考,为现场观众打开跨文化创作的视野。
国际陶瓷设计工作营现场师生合影
高振宇教授讲座现场
金赫洙教授讲座现场
5月8日下午,工作营在澳科大“世外陶苑”陶艺实验室展开创作实践。高振宇教授为大家介绍了紫砂泥的特性,并当场展示紫砂壶的制作工艺,让学生们现场学习制作紫砂壶的工艺成型方式,了解传统工艺的魅力。
高振宇教授在工作营创作
高振宇教授在工作营现场创作紫砂壶
金赫洙教授在工作营现场进行陶艺创作
国际陶瓷设计工作营全体师生合影
金赫洙教授演示了“观念陶艺”的创作过程,他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工具限制,以双手作为媒介来创作,并巧妙利用如木片、毛刷等作为创作的辅助工具,在陶土上留下独特印记。参与实践的学生和艺术家共同完成了象征“艺术共融”的陶艺作品。金教授表示,陶瓷不仅是器物,更是思想的容器:通过即兴创作,希望激发年轻人用艺术语言表达自我。
国际陶瓷设计工作营以“理论与实践并重、传统与当代交融”为核心,不仅呈现了中韩国际陶艺的技艺精髓,更搭建了跨文化对话的桥梁。高振宇教授对传统紫砂工艺的坚守与创新,金赫洙教授对当代陶艺观念性的探索,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多维度的创作启发。工作营活动亦呼应了澳门科技大学推动“科技与人文结合”的愿景,彰显艺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