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七校研究生共聚澳科大,探索荔枝碗和狗场片区活化

2019/04/03


七校师生在澳科大O401室合影留念

  article04030914 1 article04030914 1

教授点评(从左往右:古谷诚章教授、许懋彦教授、张路峰教授、郭奇正教授)

 

左图:早稻田大学组员汇报,右图:澳门科技大学组员汇报

由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主办的「2019国际七校研究生联合设计澳门现场工作坊」于2019年3月 30日在澳科大举行,本次联合设计主题为「场所记忆与多元发展」,并以澳门荔枝碗船厂和逸园赛狗场作为研究对象。这是继2018联合设计工作坊和设计成果展之后,人文艺术学院连续第二年主办该工作坊,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教授聆听同学汇报

早稻田大学建筑学系、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华侨大学建筑学院、东海大学建筑系等六所海内外知名高校师生共同学习和交流。

工作坊于3月25日开始,七所高校的研究生溷编成10个研究小组,并由七校的指导教授、老师、澳门本地建筑师联合交叉指导。各高校来自澳门、内地、台湾、日本、约旦等不同地区的学生深入调研了荔枝碗船厂片区和逸园赛狗场片区。五个小组分别拜访了船厂造船师傅、从业者、老居民,深入了解澳门传统造船工艺、材料、习俗等,加深了对荔枝碗船厂传统工业社区的理解。另外五组对赛狗场周边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居民访谈,掌握了周边居民对赛狗场再利用的诉求。荔枝碗船厂个体结构的稳定性依赖于彼此的相互支撑

经过一周调研,工作坊于3月30日举行成果汇报。七校指导教授在点评中指出,荔枝碗船厂是一种有机建筑,他由船厂师傅根据造船需要自行建造,将造船工艺运用于船厂建筑,利用造船木料对船厂进行加固和利用,极具建筑学研究价值。每个独立船厂彼此依存,结构相互支撑,增加稳定性。活化设计应注重保持和延续这种科学的结构逻辑。

从宏观上,路环-荔枝碗,与内港-沙梨头有著类似的「码头+船厂」的城市发展特征,保留了澳门早期海港城市的记忆。日本建筑学会会长、早稻田大学建筑系古谷诚章教授特别指出,荔枝碗船厂造船工艺类似于日本早期木船建造,需要专门研究、保存和延续。

赛狗场用地作为世遗路线向北延伸的触媒

七校指导教授在点评中指出,赛狗场用地是澳门半岛密集城区内仅有的大面积开敞空间,为周边学校和居民提供了运动场地和节庆游园场所,其城市记忆是多元的。该用地可以作为澳门世遗路线向北延伸的触媒,并成为活化北区旧城的新契机。古谷诚章教授特别强调,由于居民构成的複杂和多元,应进一步採集大量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准确掌握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群体需求,以便指导更新设计。

国际联合设计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为正在筹办中的澳科大建筑学硕士和博士课程提供有益的借鉴。澳科大邀请国际化师生团队,开展在地化教学课题,有利于更好服务于澳门社会,培养高端人才。

工作坊期间,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郭奇正教授作了《「场所记忆」概念的追溯与现地考掘——进入田野前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初探》讲座,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吴卫鸣特聘教授作了《从地图看澳门的文化遗产》、《前世今生:荔枝碗》、《前世今生:逸园狗场》讲座,华侨大学建筑学院郑志教授作了《湿地与人居环境》讲座。工作坊还邀请了清华大学澳门校友程情仪与大家分享和讨论了《澳门荔枝湾社区更新中社会组织的媒介作用研究》。

据悉,工作坊之后,师生返回各自学校继续开展深化设计,并透过每月两次的七校网络视频联合指导方式进一步交流,最终设计成果将于6月17日在澳门展出。参与本次工作坊的指导教师包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许懋彦教授,早稻田大学建筑系古谷诚章教授、王薪鹏助教,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邓蜀阳教授、杨威讲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张路峰教授,华侨大学建筑学院郑志教授、副院长薛佳薇副教授、陈淑斌讲师,东海大学建筑系郭奇正教授,以及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吴卫鸣特聘教授、艺术设计课程主任黄光辉助理教授、郑剑艺助理教授、王冠强助理教授、叶茜助理教授、冯晶磊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