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0日,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成功举办了第245场艺术名家系列讲座。本次讲座特邀来自苏州大学建筑学院的余亮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主题为《空间数据下中国传统民居村落风貌特征探析》。
讲座伊始,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建筑学与设计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滨谊教授代表人文艺术学院向余亮教授赠送了纪念礼品,以表达对余亮教授的热烈欢迎。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建筑学课程主任郑剑艺副教授、刘骁助理教授、陈悦讲师、冯晶磊讲师,一同参加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余亮教授以自身在地理信息与空间数据领域积累的多年经验出发,围绕中国传统民居村落的风貌特征议题,从聚焦传统民居村落、传统民居村落空间的自然与人文依存、传统民居村落探析的空间数据方法以及研究心得与相应拓展等四个章节展开,依次带领听众探析中国传统民居村落的魅力。
首先,余教授从人类居住型态的种源认知、有形与无形历史文化遗产认知、文明发展的风貌特征、城市化冲击和历史使命四方面谈研究缘起。结合对列入国家级“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调研,余教授对总体混乱和民居破败倒塌的现象深感忧虑,并对当下城市建设过程中“千城一面”、文脉割裂的现象发出警告。面对危机,余教授从中国传统民居村落的可持续传承议题着手,提出运用空间数据手段,将传统民居村落与空间判物、数据相连、相比、相传。
针对自然与社会环境差异下传统民居村落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特点,余教授谈到空间数据在探索传统民居村落型态风貌特征规律方面的运用难度和可能方法。通过搭建理论框架,余教授提出在以感性论述为主的传统民居村落研究领域中,融入实证主义的精确、科学的空间数据学科思维,考察民居类型与空间地域对应程度认知分析的必要性,以及传统民居村落空间型态特征信息的采集提取、加工分析、特性推演、后期应用等步骤过程。
在介绍完数据语言的方法与优势后,余教授介绍了利用传统村落名录和数据的格式特点,结合遥感影像,在影像资料上定位空间点,空间门户点位间互联互通形成系统等工作内容,车载移动式镭射扫瞄摄影测取系统等数据获取方法,以及数据开源共享的发展趋势。余教授还谈到了依托国家相关研究课题项目,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统民居村落风貌特徵研究的国际动向。最后,余教授谈了关于多学科交叉、数据共享、技术变革等方面的感想。
刘滨谊教授代表学院向余亮教授赠送了《澳门新八景》纪念礼品
余亮教授与在座师生分享研究心得
讲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