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至7日,由人文艺术学院澳门传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新锐前沿工作坊”顺利开班,本次活动邀请邀请到了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刘涛老师。刘教授为人文艺术学院的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图像议题研究与视觉修辞方法”的学术对谈和一场题为“新媒体文化与空间批评”的学术讲座。
刘涛老师在现场讲解
学术对谈:“图像议题研究与视觉修辞方法”
在11月6日的学术对谈中,刘涛教授详细阐释了图像议题研究的内涵,从视觉形式分析、视觉话语分析和视觉实践分析三个层面进行视觉修辞方法的论述。他认为图像与图像之间存在着能量的差异,这就是“符号势”,认知的差异导致了信息的流动。话语权有两种生产途径,即隐喻和框架,话语的冲突本质上是框架冲突。图像塑造了认知框架,视觉修辞本质上是文本的生产问题和话语的建构问题。图像议题的学术范式涵盖了视觉修辞、视觉符号学、视觉心理学、视觉阐释学、视觉形态学、视觉风格学、视觉社会史、视觉文化研究和图像哲学等,这与传统的修辞学、符号学等学科研究是一一对应的。但视觉修辞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其意义机制为修辞结构,其符号行为为修辞效果,其发生场域为传播语境,其实践环节为文本生产,其批评范式为修辞批评。视觉修辞的问题域指向了策略、效果等五个具体问题。
该场活动由人文艺术学院助理院长孙瑱副教授主持,主要面向人文艺术学院的教师与博士生。在对谈环节,人文艺术学院章戈浩助理教授从修辞学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之应用、视觉修辞的结构等方面提出问题,刘教授表示修辞学的发展观念经历“劝服观—认同观—生存观”的阶段,中西方的差异影响着视觉修辞分析,大家的探索正不断深入。人文艺术学院黄薇子助理教授则从认知差和图片多义性角度与刘教授进行探讨。
讲座现场
刘涛老师在讲解视觉话语分析
学术讲座:“新媒体文化与空间批评”
在11月7日的讲座中,刘涛教授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从物理空间到媒介化空间,我们如何理解空间的媒介属性;二是空间作为一种认识语言,我们如何理解社会化媒体的空间批评范式。刘教授阐述了空间与空间认识论,认为空间是作为一种媒介与权力交织的存在,将其视为权力发生的“场所”、权力运作的“媒介”以及权力作用的“果实”。他以家庭、广场空间和电影《芳香之旅》为例,生动地分析了不同社会的空间寓意,如群体交流结构方式的改变、城乡对立、对女性身体的审视等。刘涛教授引入社会化媒体与空间批评的关联。他认为日益普及的社会化媒体深刻地改变着空间生产的形态与方式,从重大空间转向空间的间隙、碎片空间和微文本,使空间的功能与性质发生改变,碎片空间也进入了权力和资本的关注视野,进而推动了文化仪式与空间美学的改变。
该场活动由人文艺术学院章戈浩助理教授主持,现场气氛活跃,在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电影管理和传播学的博士生分别就电影中展现的“废墟空间”之隐喻、空间批评的方法论等问题向刘教授求教。刘涛老师精彩的讲座内容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具象地呈现了学术研究之魅力。
学术新锐前沿工作坊活动旨在进一步营造人文艺术学院的学术氛围并优化人才培养环境,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尝试搭建跨地域、跨学科的学术共同体,持续提升学院内部的学术活力与创造力。第二期工作坊将于11月底开展,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