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2日,第二期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生学术沙龙活动「上下而行」于R座综合教学大楼6楼美术馆开启。人文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吴卫鸣、梁洁雯助理教授、来自北京及澳门两地的艺术品收藏家,以及美术学博士生、研究生等出席并参与此次沙龙对谈。
第二期“上下而行”学术沙龙活动合影
「上下而行」学术沙龙由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 2020级美术学博士生邱涛、高琪、谭维、许剑春、李祯等人策划,旨在以意诚格物为心,自由创造为行;是关注当代发生、研究东西文化、尊重传统精神的自由学术思辨活动。此次「上下而行」第二期沙龙活动由美术学博士生谭维主持。
学术沙龙现场
第二期学术沙龙主讲人为美术学博士生邱涛、林单戈。
沙龙分享人:2020级美术学博士生邱涛
首先,邱涛带来主题为《物象、光和行为——谈绘画形式的转向》的分享。他谈到:我的作品和行为有关,借助着各种光影,捕捉着观者与观者之间的那个“互动”。也许我更愿意认为我的工作是以绘画的方式在介入着,只是把绘的方式从“手工性”变成了“人的行为性”。近期的创作主要都是以穿透的方式在进行,画面少了一“笔”(凹),另一面则多了一“笔”(凸),有时按照物件本身所带来的明暗来进行彼此穿透,有时按照物件本身的形象来进行彼此穿透。穿透,让彼此似乎在做一种寻找和交互的游戏,诠释着物象、光和行为之间的某种关联。我的作品无所谓正反两面,虽然观者会极力的寻找画面中所表达的两面中的所谓正面,作品会让观者的“判断“行为消解。作品的两面彼此穿透,在两面灯光的照射切换下如阴阳切换般切换着画面正负形,使观者与观者之间通过作品有了一个“虫洞”现象。
吴卫鸣特聘教授发言
吴卫鸣特聘教授谈及自身艺术学习的发展,并指出在座的博士生研究生在澳门这样一个开放性的地区迳行艺术创作和艺术学习是非常便捷的。鼓励在座的学生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领域。
沙龙分享人:2020级美术学博士生林单戈
林单戈所分享的主题为《灾难中的艺术》。今年的开端就注定了这是我们人类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因为疫情,我们被动的守在家里,这不禁引发我们对艺术与灾难的思考。在灾难面前其实显得很无力,但这并不代表艺术在灾难面前毫无意义。纵观中西美史,灾难其实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瘟疫、战争、极端的思想文化等,艺术除了表现美,其实也大量表现灾难,从一定意义上看,灾难也造就了艺术。灾难最可怕的就是对于人类意志的摧毁,对于社会关系的瓦解。艺术虽然不能治病,但常常非常有效的作用于人的思想和情感,即便是看不懂文字的人,或者是不同语言的人,也能读懂图像。人类历史的谱写与传播离不开人类的记忆,在保留记忆的过程中艺术扮演了一种比较重要的角色,艺术家的责任是用情感将这些历史、记忆表现出来,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一种历史上的见证,保留并传播下去,这是储存人类文明最有用的手段,这就是艺术的作用。
现场交流环节
北京藏家可可称赞此次沙龙提到她收获颇多,对这次沙龙艺术的分享,她重新体会到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中再发现更深层的碰撞。
会后,出席的博士生、研究生都积极的加入了关于“艺术家创作”以及“后疫情时代的艺术创作”的相关讨论。
「上下而行」学术沙龙计划推出10期不同主题艺术分享,每期由两位2020级美术学博士生在R座6楼美术馆内进行分享,活动时间安排请留意学院网站的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