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日上午9时,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美术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尚辉教授、汪蓝副教授带领美术学博士生尤艺、董雪莹、高琪、李京参加了由深圳大学喻继高中国工笔划研究院举办的当代中国工笔划发展学术研讨会,该会议在深圳大学国际会议厅举行,“工笔时代——中国工笔划学术邀请展”云展览同时开幕。会议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举行,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美术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教授任学术主持。
当代中国工笔划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现场 2020年12月2日
参加本次“工笔时代——中国工笔划学术邀请展”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有——喻继高、邹传安、李魁正、喻慧、莫晓松、陈湘波、徐惠泉、李大成、程健、李传真、王申勇、陈治武欣、王冠军、张小磊、詹勇、范春晓,十七位艺术家均是来自全国工笔划界的精英。云展出的150余幅工笔佳作,内容和题材丰富多样,人物花鸟山水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风格碰撞;技法勾描染洗各尽其能,气势从浑厚华美到婉约清新,无不值得回味。
尚辉教授发言 2020年12月2日(中国文艺网 魏康奇 摄)
尚辉教授在会议之初的发言中提出了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即新中国发展的70年来,工笔划的繁荣发展,是值得学界思考与探讨的问题。从这个问题出发,尚辉教授提出了研讨会讨论的几个方向——一是梳理中国工笔划发展的繁荣局面、学术面貌和特征;二是从历史的角度,尤其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画发展的角度,来梳理、探寻写意绘画和工笔划之间的一种关系;三是照片作为绘画素材的一种方式方法,如何正确的运用在艺术创作中;最后就是针对当代艺术取代工笔划的现象,提出装置艺术、观念艺术是丰富工笔划发展的艺术形式,但并不是中国工笔划当代发展的唯一出路的观点,从而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工笔划当代发展的方式与路径。这些问题为研讨会提供了主要的方向与议题。
喻继高、喻慧等著名工笔画家对于工笔划的缘起与现状进行了梳理,对于工笔划的发展与前景做出了展望;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郑工教授从解构的角度探讨了工笔划发展的四个趋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张敢在探讨工笔划如何摆脱其弊端时,提出了中国工笔划的现代性问题,尤其是创作主题的现代性。
汪蓝副教授在探讨当代中国工笔划发展时,提出两个关键字——传统、创新。汪蓝副教授通过巴黎美院的老师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学生总是在临摹中国画的故事,引出中国绘画学习过程中的“传移模写”的重要性,从而对工笔划的传统性加以肯定。谈到创新时,汪蓝副教授从全球史观和时代性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工笔划与当下时代的相互印证,这正是工笔划创新性的一种表现。
汪蓝副教授发言 2020年12月2日
当代中国工笔划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现场 2020年12月2日
当代中国工笔划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现场 2020年12月2日
尚辉教授做会后总结性发言,首先肯定了疫情期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讨会和云展览的创新形式,契合了当下数位化时代的时代精神,对未来学术会议的举行及展览的举办具有借鉴意义。这次研讨会及展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工笔划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老中青三代工笔画家所取得的风貌,这些都是某个时间节点的时代精神和思想内涵的一种表达,当代工笔划的发展应归功于这个时代。
本次研讨会集结线上线下、内地及澳门数十位当代美术史论、艺术评论家,从学术角度对当代工笔画家学古维新、推动传统艺术与世界文化交融的发展历程进行阐释与展现,进一步推动中国工笔划艺术研究、发展,并以此助力,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发展增色添彩,以作品而知时代,以审美而促发展!
研讨会参会现场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2020年12月2日(中国文艺网 魏康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