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光影传承——2025澳门记忆·青年创「视」界抗战历史短视频大赛」系列活动抗战电影《南京照相馆》展映

2025/09/30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由澳门科技大学基金会主办、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电影学院承办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澳门未来影视创研中心协办、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发展基金资助的「铭记历史 光影传承——2025澳门记忆·青年创「视」界抗战历史短视频大赛」现已正式启动。作为系列活动重要环节,抗战电影展于9月20日晚18:30在澳科大R座103影视厅举办,面向全澳公众展映影片《南京照相馆》并设有专业导赏环节。

影片《南京照相馆》由申奥执导,许渌洋、张珂、申奥编剧,刘昊然、王传君、高叶、王骁领衔主演,于今年7月25日起在澳门与内地同步公映,引起本澳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回响。电影改编自南京大屠杀期间罗瑾、吴旋守护「京字第一号证据」的真实历史,聚焦1937年吉祥照相馆内平民冒死保存日军屠城罪证底片的故事。通过一群普通市民在危难中意外发现日军暴行证据并勇敢守护的故事,展现了危难时刻人性的微光与不屈的民族精神。展映当晚,电影学院罗乐副教授、赵鹏老师及来自校内多个学院和校外单位的观众共同参与。

image.jpg 放映结束后,编剧张珂通过视频方式表达了在电影创作的初衷,希望能以含蓄克制的叙事,透过「照相馆」这一特殊空间,聚焦平凡人在极端境遇下的抉择与坚守,「以微光点亮普通人的内心,也为历史真相作证」。他还寄语抗战历史短视频大赛,认为此次抗战历史短视频大赛为青年创作者提供了以影像追溯抗战历史、表达时代思考的珍贵平台,希望《南京照相馆》为参赛作者带来创作层面的启发。同时也预祝抗战历史短视频大赛圆满成功,期待与各位青年创作者共聚十一月颁奖典礼,见证历史与创新的交汇。

image.jpg(视频截图)

在映后交流环节,罗乐副教授从电影叙事、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等多个维度对影片进行了深入剖析。罗乐副教授指出,影片通过如显影液破相、墙面影像替换等电影化手法,深刻揭露侵略者的伪善与暴行,具有强烈的历史讽刺力和艺术感染力。该片不仅是对抗战历史的深刻回顾,也更是一种以影像为载体的历史教育,致力于唤醒当代观众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历史认知与家国情怀。

image.jpg赵鹏老师分享这部电影将他拉回深埋心底的历史记忆之中,唤起了复杂而沉重的情感。从表演角度,他特别提到王传君的演出令人产生强烈共情,称赞其演技“内在矛盾性极强”,表演克制而深刻,甚至展现出“生理反应般的真实状态”,显示出极高的艺术完成度。

image.jpg 现场观众踊跃互动,就历史真实性、情感表达、个体与集体记忆关系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来自商学院一位同学从人物动机与行为转变角度分析,王传君所饰演的角色深刻揭示了战争背景下普通人面临的伦理困境。她特别强调,角色所体现出的“忍无可忍”的转变,真实反映出历史暴行对个体精神的巨大压迫。

image.jpg 一位来自国际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南京籍博士生则结合自身身份,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共鸣。她提到电影中出现的真实地标,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实地追溯历史”的情感联结。作为一名母亲,她表示影片启示她思考如何通过影像与实地结合的方式,引导下一代理解历史、珍视和平。

image.jpg 此外,多位同学也从符号解读、影像叙事等角度发表看法,体现出跨学科交流的思想碰撞。

image.jpgimage.jpg  大赛后续活动将于9月21日举行业界导师公开课,邀请康洪雷、丁柳元、柳桦、张腾等资深从业者分享创作经验。本次大赛不仅通过影像促进历史认知与家国情怀培育,也为大湾区青年影像人才搭建孵化平台,持续推动抗战历史教育与电影美育深度融合。

 

 

 

文:王悦\焦文婧

图:刘祚泓,苏煜喆,王喆,陶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