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而行”美术学博士生学术沙龙第3期

主题一:大漆之美

分享人:胡新地(2020级博士生)

内容概要:漆艺术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载体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刻的精神追求。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发现漆的神奇,自禹起,用漆作髹,其功用开始超越了材料属性,进入到审美创造的文化之旅。如果说有一种工艺之美,既能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可有岁月的温润感。那么,我首先会想到的肯定是:大漆之美。漆以其“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之美,与青铜器、陶瓷、丝绸等共同构建起一部绚烂华丽的中华文明史。漆艺术在当下的重新唤醒,它不仅是在传统媒材上寻找当代表达、拓展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力,而且呈现出了具有当代视野的艺术家们从自身的学养出发,对传统艺术风格、美学思想展开的实验性探索,而这正源于这些艺术家们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天然大漆之美的认识甚至需要重新启蒙。可以说,传承漆艺术、重续漆文化已经成为当下重要的文化命题。无论当下艺术表现形式如何变化,大漆会始终以东方式的深邃、幽静和神秘为我们带来与众不同的审美经验和精神享受。学科构建下的漆艺术传承探索,是艺术家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抱持坚定信念使然,这既是一种文化自觉,也是文化自信的自然体现。

主题二:形式与意志——对李格尔艺术理论的分析与思考

分享人:赵愿(2020级博士生)

内容概要:李格尔是19、20世纪之交的维也纳艺术史学家。他是在艺术史作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学术科学的建立过程中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将艺术史作为科学来研究,用科学的精神来从事艺术史研究,是李格尔与其身处的维也纳艺术史学派的追求。在19世纪晚期复杂的社会与学术环境交错下,李格尔致力于通过知觉心理学与形式分析从内部来解释艺术史的发展。《风格问题》、《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和《荷兰团体肖像画》是其基于不同视角与思考的三部艺术理论经典著作。他坚信应该在历史语境中研究审美、他对“小”艺术的兴致、以及对艺术与观者的关系的关注,似乎在预示着当代艺术史研究的方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再读经典,解读李格尔的学术发展,发觉李格尔的艺术理论的独具匠心与其广泛深远的影响,重新体悟其艺术理论的文化价值。当今艺术史的视野已然发生了变化,中西方学界都在努力开拓创新的研究课题。在今天研究李格尔,更能够引起我们对艺术史学科目的、范围与方法的思考与探求。

日期:2020年11月26日

时间:17:00-18:30

地点:澳门科技大学R座516室

分享人介绍:

胡新地,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副秘书长、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澳门科技大学2020级美术学博士在读。长期致力于漆画、壁画创作和理论研究,作品连续入选第十、十一、 十二、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二十余次入选全国性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在《美术》《装饰》《艺术百家》等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作品被福建省美术馆、厦门美术馆、福建省美协、福建省漆画馆等专业学术机构及海内外人士收藏。2011年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百花文艺奖,2014年获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美术创作优秀奖。

article11231328zz

赵愿,安徽安庆人 ,2012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国画专业,2017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西方美术史及理论研究专业;现于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师从曹意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