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博士

课程简介

  • 课程期限

    本课程正常修业期限为3,最长修业期限为6年。

  • 授课方式

    面授课程

  • 授课语言

    中文/英文

  • 学术领域 / 知识范畴

    传播与媒体研究

  • 课程介绍
    专业:传播与媒体研究

学习计划

本课程包括5门基础必修科目、2门选修科目、学术专题项目及一篇博士学位论文。

 

():基础必修科目 (15学分)

科目编号

科目名称

学分

备注

DPCC01

传播学理论高阶

3

第一、二学期修读完成

DPCC02

批判与文化理论

3

DPCC03

社会科学量化研究方法高阶

3

DPCC04

社会科学质化研究方法高阶

3

DPCC05

传播学研究前沿

3

 

 

():选修科目 (从以下八门中选修二门,共6学分)

科目编号

科目名称

学分

备注

DPCE01

社会统计高阶

3

第一、二学期修读完成

DPCE02

政治传播

3

DPCE03

数位游戏与社会

3

DPCE04

媒介、文化与社会

3

DPCE05

视觉传播研究方法

3

DPCE06

媒体不平等性研究

3

DPCE07

身体与具身性研究

3

DPCE08

文化研究专题

3

 

 

():论文 (12学分)

科目编号

科目名称

学分

DPCC07

论文

12

 

 

():其他非授课科目 (1学分)

科目编号

科目名称

学分

DPCC06

学术专题项目 (须参加不少于10)

1

 


科目简介

传播学理论高阶 (3学分)

本科目将深度讲授、讨论传播学理论的建构、发展、验证与应用等,对传播学理论进行挖掘和探讨,特别专注于理论的生成成熟与发展相关本源议题。

批判与文化理论 (3学分)

本科目介绍批判和文化理论,主要涉及符号学、意识形态、主体性、差异、性别、种族、后现代主义及媒介科技等方面的议题。

社会科学量化研究方法高阶 (3学分)

本科目是社会科学量化研究方法的高阶科目,主要讲授用于解决传播学问题的高阶研究方法,如在綫传播实验设计,量表批判建构等。

社会科学质化研究方法高阶 (3学分)

本课程旨在透过深入阅读讨论与实际习作过程来引导学习者瞭解高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有关质化研究的一般基础。整体课程内容主要含括其历史演进、认识论与理论背景、本质、型态、与范例;同时,本课程将通过文献的阅读与讨论以及经由分析、检视各类质化研究的设计架构与实施过程以釐清质化研究方法的诸问题。

传播学研究前沿 (3学分)

该科目对传播学前沿理论研究进行相关介绍和批判性阐释,包含游戏研究、数位经济研究、数位劳工研究、健康传播研究、性别研究、身份认同研究等等议题,引导学生认知相关前沿研究,并与当代社会文化现象相结合进行思辨验证。

社会统计高阶 (3学分)

该科目覆盖如何使用高级统计方法来分析社会问题数据,基于学生已经瞭解基础统计的前提,该科目主要介绍传播学研究中经典和最新的统计方法,包括多元分析,分类数据分析(如洛吉斯回归),时间序列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

政治传播 (3学分)

政治传播主要探讨政治、媒介在当代社会中之互相影响关係。本学科主要研究政治人物、工会、压力团体、非政府组织、恐怖组织如何去运用媒介去影响政治,特别是政治选举的宣传手法,还会关注政治媒介及其效果,政治广告、行销和公共关係,以及不同层级的组织,如基层运动、政府和国际实体的传播实务。

数位游戏与社会 (3学分)

该科目介绍数位游戏的内容构成,内容生成因素, 游戏的教育与娱乐功能, 游戏的非社会期望内容产生之社会效果与人群反应行爲,以及相关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等。

媒介,文化与社会 (3学分)

该科目是一门跨学科科目,包含对多个知识领域进行溷合研究的内容。科目的重心是研究媒介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媒介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和政治做成甚麽影响。媒介发展如何带入外来文化,冲击本土文化和社会价值,媒介、文化和社会的互动关係和互动结果是本科目的中心内容。

视觉传播研究方法 (3学分)

该科目主要讲授分析与解读视觉影像的研究方法,包括视觉内容分析法、精神分析法、符号学分析法、话语分析法等。

媒体不平等性研究 (3学分)

该科目是对探讨媒体不平等性的相关研究的高阶介绍。通过分析媒体和一系列持续性社会话题相结合,认知在性别、种族、民族、社会阶级、身体健全性等不同层面的社会不平等性,同时探讨针对不同研究话题相对应的批判性研究角度与方法。

身体与具身性研究 (3学分)

该科目介绍「身体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结构主义、实践理论、现象学等。有关身体经验的部分,无论是疼痛、情绪(如:欢愉、快感、愤怒等),也是本课程讨论的重点之一。阅读分析部分已经累积的研究,尤其是已产出的本土研究成果,参照一些人类学的民族志以理解使用在身体研究中的不同视角。

文化研究专题 (3学分)

本科目就文化研究的专题展开研讨。注重当代、本土的学术关怀,介绍近年来中文世界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引导对相关的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思考。

学术专题项目 (1学分)

学生必须参与至少十次由学院认可的学术活动,如学校组织的讲座、研讨会、参观等。每次活动后,学生需提交不少于800字数的活动报告,并由指定导师批阅。该科目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他们的学术视野,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论文 (12学分)

学生必须提交博士学位论文(不少于十万字,不包括注脚、尾注和参考文献),并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学生必须遵照大学关于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来撰写。

学习要求

1. 第一、二学期修读完成学习计划规定的表(一)中的5门基础必修科目和表(二)中的2门选修科目、表(四)中的学术专题项目(须参加不少于10次学术活动),共计22学分。 2. 撰写一篇符合学校要求且不少于10万字的原创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博士学位论文必须通过评审及论文答辩,获得12学分。 3. 学生在每门科目上课结束后,须进行考核,考核按授课老师及学院的规定方式进行。 4. 修毕表(一)及表(二)规定科目并且获得学分的学生需撰写开题报告并完成开题答辩。完成开题答辩并完成学术专题项目后, 学生即可开始撰写博士学位论文。 5. 学生在修读博士学位期间必须发表一项学院认可的一级论著,或两项学院认可的二级论著。详情请参阅《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关于博士生论著与作品评鉴的补充说明》。

学习时间

科目修读时间为12个月,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为12个月,最长为24个月。课堂一般安排在星期一至星期五白天、晚间或週末上课。

毕业资格

学生须符合下列各项规定,并经大学学术及教学委员会通过可获颁发博士学位: 1.在所属课程之修业期内完成及通过学习计划的要求,各科目成绩(不含学位论文成绩)累计平均积点不低于2.50*; 2.遵守大学的修读守则; 3.缴清指定费用及归还所借的大学财物。 备注:所有课程大纲及学习计划,按澳门特别行政区公报所载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