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2014年传播周专业传媒人系列讲座之《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业价值重塑》在C206举行,由上海报业集团《新闻记者》杂志主编刘鹏博士主讲,人文艺术学院课程主任柳旭东助理教授主持讲座。
刘鹏认为新媒体具有颠覆性特征,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体传播的管道霸权,使所有人都可以成为采集发布新闻的记者,拥有申明意见观点的麦克风,担当主张利益要求的发言人。他举例,在肯尼亚商场袭击案中,大量的现场图片和消息通过新媒体传出。刘鹏认为,第一,网络信息过剩甚至超载带来对信息的恐惧和迷失。纵使数据多、信息多,但是质量不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第二,对网络信息的占有制造虚假的膨胀感,进而形成对网络的依赖。他强调,占有信息不等于拥有信息,媒介是人的延伸,但现在却成媒介向人延伸;第三,网络阅读是一种超链接、多任务式的浏览模式,这容易导致人们 “只看一半、理解四分之一、零思考”;第四,圈子文化被移植到网络上后,会造成信息偏执。第五,网络上的眼球效应使极端意见更易传播,网络上各类标题党、激进主张均由此所致。
在这种背景下, “当新闻可以由普通公众甚至机器采集发布时,记者何为?”刘鹏提出,在信息丰富造就注意力贫乏的情况下,新闻人应用专业、高质量的报导赢得受众、重新凝聚受众注意力,要体现出新闻专业的价值。他劝诫,专业新闻人不应将传统新闻业的危机简单归咎与新媒体的冲击,应该反思自身不足,再造自身能力。能力再造有五个方面,即挖掘、核实、筛选、整合和解读,这些皆为新闻专业的最基本的技能,并非高深学问。
有听众问到,在马航客机失踪事件的报导上,中国媒体仅转载外媒的消息的原因在哪里。刘鹏解释,确有大马政府不向中国媒体放消息的缘故,但是也应看到中国媒体对信息挖掘的视野不够开阔,没有转向大有空间的第二、三层信息的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