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主办的「数智时代音乐教育发展国际高峰論坛」系列活动于上月在澳科大音乐学院正式展开。此次音乐科技与人工智能工作坊「与 Max by Cycling ’74 一起制作音乐和多媒体」、「Max for Live:扩展Ableton Live的功能」由汉堡音乐与戏剧大学多媒体作曲系创办人暨主任格奥尔格・海度(Georg Hajdu)博士、作曲系讲师付晓博士主讲,澳科大音乐学院助理教授张誉馨博士主持。
海度博士是德国多媒体作曲家、教授,他是「专才通用」的模范,深究音乐作曲的精髓与多元面貌,结合多媒体与图像编程,与本科时期的分子生物学专业,深远地开展多元广泛的创研项目。他曾远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音乐学音乐技术中心学习电子音乐,于1994年获得博士学位,并经历世界知名的电子音乐中心:法国声响与音乐统合研究中心与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的艺术科研驻村,他发挥这些专业资历,于2004年创立了德国第一个多媒体作曲音乐硕士课程,于2012年创办微分音乐与多媒体中心,深入探究微分音音阶的议题,为作品增添更丰富细致的声响层次。
付晓博士在声学和电子音乐领域中特别关注肢体乐器和互动表演。她的作品曾在德国和国际上的各种音乐节上演出,例如:2014年雅典ICMC音乐节、2016年NYCEMF音乐节、 2017年纽约National Sawdust音乐节。2017年,付晓博士为互动舞剧《共演 – 互换》作曲和制作音乐,并于2015年起迄今任职于汉堡音乐剧戏剧大学。
海度教授(左)与付晓博士(右)介绍Max编程软件的应用
海度教授示范作品片段
本次音乐科技人工智能工作坊,首先由海度博士介绍图像化编程软件Max的历史以及基础操作,这款专门制作交互艺术项目的可视化编程软件,由三大板块组成:Max、MSP、Jitter,既可以为互动视觉设计服务,也可以为互动音乐的制作而服务。Max负责離散数据处理和MIDI,MSP是Max的一个拓展包,通常用来制作电子声音乐器、处理声音,Jitter负责生成视觉相关的对象,以及图形渲染和视频处理等。这套功能强大的可视化编程软件,能帮助非程序专精的音乐工作者,用直观的方式设计交互程序。付晓博士演示多个集结Max、MSP、Jitter特色功能的多媒体音乐创作,展示这套软件的潜力与可玩性,将结合多媒体的音乐创作进行多场域的推广。两位讲者同时为同学点明课后自学的起点,推荐《Max程序入门设计十六讲》,作为中国学生入门这套编程的读物,获得在场同学积极的响应。
本次「数智时代音乐教育发展国际高峰論坛」举办之际,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与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相信此类国际学术活动可以多角度的展示澳科大音乐学院的教学国际化,紧跟音乐科技方向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学术发展趋向,有助加强澳门与国际的专才对话,也将对未来音乐人工智能以及数智化音乐教育提供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