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黃燕東先生主講的講座“在中國做廣告不能不知道的事”於3月27日下午三點在N217舉行。受邀的黃燕東先生現於DDB上海出任執行創意總監一職,他曾歷經北上廣多家4A廣告公司,擁有長達15年的廣告經驗。黃先生在本次講座中,對中國廣告的現狀以及現今的一些轉變進行了分析,並與大家分享了許多精彩的廣告案例。
黃燕東先生把“接地氣”這個詞作為本次演講的關鍵字,“接地氣”的意思是要求“廣告不做作,沒有距離感,貼近普通大眾的生活,為大家所喜聞樂見”。黃先生表示,中國廣告經歷了“從要大氣,到要接地氣”的轉變,這是因為時代在改變,消費者的要求在改變。那要如何做到“接地氣”,黃先生與大家分享了一些他的見解。由於現今的消費者都不喜歡“假、大、空”的東西,因此,廣告要“不端著,放下身段,才能接地氣”。他用了兩則同樣使用了“大場面”的廣告作為例子,以前的廣告運用建構的方式,“大場面”僅是為了表達一種宏大的氣勢,即“大氣”;而現今的廣告運用解構的方式,把“大場面”運用到極致後,有一個急轉直下的轉折,表現出的是一個吸引觀眾的玩笑,用看似“大氣”的方法來“接地氣”。而很多洋品牌為了迎合地方消費者,在做廣告的時候會選擇本土化的方式,拉近與消費者間的距離。如2015年春節,蘋果公司在中國做的一則廣告就充滿了如胡同、舊上海歌曲等中國特色的元素。另外,用好傳統的東西,也是“接地氣”的一種方式,黃先生用“士力架”的一則廣告作此說明。廣告中把林黛玉這一中國古典中的傳統人物,用一種幽默的方式表現出來,在中國發揮了強大的傳播效果。此外,廣告要“接地氣”還可以採用一些幽默的段子、一些好玩的故事甚至略帶點“傻氣”或“邪氣”,這樣才能讓廣告在消費者中得到有效的廣泛傳播。除了運用幽默搞笑富於娛樂性的方式外,讓廣告“走心”和運用孩子的天真童趣,也能夠達到“接地氣”的效果。
演講結束後,黃燕東先生還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問題與大家進行探討,並為將來有意投身於廣告行業的同學提供了一些建議。他表示,雖然學習廣告學或傳播學的人不一定會比其他人更有優勢,但最重要的一點始終是對廣告的興趣與熱愛,這能夠支撐你一直走下去。
圖為DDB上海執行創意總監黃燕東先生作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