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艺术名家系列讲座之《敦煌石窟艺术—由“天”的形象到“天人形象”的历史嬗变》于4月23日晚上7点在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C座208室举行。讲座邀请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曾繁仁先生主作主讲嘉宾。在本次讲座中,曾先生从历史的角度就敦煌石窟由“天”的形象到“天人”形象的历史嬗变做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人文艺术学院执行副院长张志庆教授出席并主持讲座,汪蓝客座副教授向曾繁仁先生赠送纪念品。
是次讲座分为问题提出、衍变原因、如何衍变、几点体会四个部分。曾先生提到“天”到“天人”形象的嬗变具体体现为敦煌石窟艺术图像逐步由印度西方古典特点转变为中国东方佛教艺术特点,并将这种转变总结为是“本土化”的过程。在如何衍变部分,曾先生就一些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做了解释,比如观音的性别问题、佛教与道教统一的问题、古代皇权与神权地位的关係等等。并强调,理解佛教艺术形象的演变需要将其带入特定的历史环境当中去比较,才会有意义。曾先生表示,敦煌石窟艺术之变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强大的吸收和消化能力,也说明中国传统的“和而不同”、“和实相生”思想强大的生命力与真实性,它为我们今天发展艺术文化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
演讲结束后,曾先生还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比如如何界定“美”的标准、什么是佛教信仰等等,并寄望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人投身美学的研究事业当中。
人文艺术学院客座副教授汪蓝向曾繁仁先生赠送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