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由“天”的形象到“天人形象”的歷史嬗變

2015/04/24

傳播與藝術名家系列講座之《敦煌石窟藝術—由“天”的形象到“天人形象”的歷史嬗變》於4月23日晚上7點在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C座208室舉行。講座邀請到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主任曾繁仁先生主作主講嘉賓。在本次講座中,曾先生從歷史的角度就敦煌石窟由“天”的形象到“天人”形象的歷史嬗變做了詳細的介紹和說明。人文藝術學院執行副院長張志慶教授出席並主持講座,汪藍客座副教授向曾繁仁先生贈送紀念品。

是次講座分為問題提出、衍變原因、如何衍變、幾點體會四個部分。曾先生提到“天”到“天人”形象的嬗變具體體現為敦煌石窟藝術圖像逐步由印度西方古典特點轉變為中國東方佛教藝術特點,并將這種轉變總結為是“本土化”的過程。在如何衍變部分,曾先生就一些學界普遍關心的問題做了解釋,比如觀音的性別問題、佛教與道教統一的問題、古代皇權與神權地位的關係等等。并強調,理解佛教藝術形象的演變需要將其帶入特定的歷史環境當中去比較,才會有意義。曾先生表示,敦煌石窟藝術之變說明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強大的吸收和消化能力,也說明中國傳統的“和而不同”、“和實相生”思想強大的生命力與真實性,它為我們今天發展藝術文化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

演講結束後,曾先生還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與大家進行了交流和探討,比如如何界定“美”的標準、什麼是佛教信仰等等,并寄望未來能有更多年輕人投身美學的研究事業當中。

fa150424-1 1
人文藝術學院客座副教授汪藍向曾繁仁先生贈送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