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文物修復實驗室開展澳門世遺建築健康狀況檢測

2022/04/28

澳門科技大學澳門世界遺產保護與發展研究中心轄下文物修復實驗室(以下簡稱文物修復實驗室)受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委託,為澳門歷史城區城牆遺跡(聖方濟各斜巷一段)及大三巴牌坊後側夯土牆遺跡進行為期九十天的檢查研究,開展實地環境調研、狀況記錄、檢測分析及修復方案制定等工作,項目日前正式啟動。該項目由文物修復實驗室主任葉健雄助理教授負責,研究團隊包括鄺嘉欣技術員、曹凱雲技術員、人文藝術學院建築學博士及碩士研究生等。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22座世遺文物建築之一,始建於1602年,是澳門近五百年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地標。在城市發展和氣候環境變化中,持續檢測和保護文物建築的健康狀況是全世界建築遺產保護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澳科大研究團隊將本次文物建築健康檢測研究過程概括為「望、聞、問、切」四個階段。首先是「望」,採用FARO三維激光掃描儀全程非接觸、無損地進行建築形體現狀的點雲圖像信息採集,並生成具有真實色彩的VR三維模型。其次是「聞」,採用Flir紅外線熱像儀,探測每一個建築部位和構件的物理狀況。第三是「問」,通過與管理機構的訪談和資料收集,了解建築日常狀況和日常維護措施細節。第四是「切」,為整個研究最重要的階段,團隊對採集的信息和樣品開展實驗室科學檢測、分析檢測,從材料化學成分、酸堿度、相容性等方面準確評估,並最終得到完整的檢測數據和分析結論。

文物建築的長期在地化檢測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澳科大十分重視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的教學和研究,發揮大學在科研、學術領域的國際化和前瞻性,在建築學和設計學課程均設立了文化遺產保護專業。2021年5月成立「澳門世界遺產保護與發展研究中心」,由澳科大特聘教授、中國工程院孟建民院士擔任中心主任,並設立了文物修復實驗室作為該中心的核心技術科研平台,研究團隊曾於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学建築遺產修復實驗室、墨爾本大學文物修復實驗室、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修復實驗室、英國蘇格蘭歷史古跡及環境公共管理機構、北京故宮博物院古建部、英國伯明翰大學地理地球環境科學學院UMRG團隊等頂尖機構任職或參與文物修復和遺產保護工作。

同時,澳門世界遺產保護與發展研究中心持續加強國際化交流和合作,實驗室主任葉健雄助理教授曾作為2021年「國際文化、遺產及氣候變化(ICSM CHC)」學術研討會及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ICOMOS)國際學術研討會代表,與世界各地的專家探討文化遺產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係,並展示澳門建築遺產保護的實踐成果,是4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行業專家中選出的100名文化、科學、技術及社會經濟專家代表之一,也是澳門地區的唯一代表。2021年7月,中心受上海交通大學建築文化遺産保護國際研究中心邀請,參加由上海交通大學主辦、山西省文物局協辦的「拯救傳統村落」——山西高平良戶村古建築保護和修復工作坊,是第一次有來自澳門的建築文物修復團隊參與,引起了當地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導。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築遺産保護和修復方面,2021年11月,中心受華南理工大學嶺南地域建築史學研究團隊邀請,鄭劍藝助理教授作為子課題聯合負責人參與202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學術團隊項目《廣州一口通商時期東西方建築文化交互影響研究》。中心研究團隊還先後與陝西省文物局、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珠海市高新區社會事業局等內地相關部門開展專業技術交流。

未來研究團隊將進一步加強與國際文物修復團隊和專家的交流與合作,將當今文物修復與再利用的先進理念和技術引入澳門,促進澳門建築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相關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

大三巴夯土牆研究團隊

大三巴舊城牆三維掃描

大三巴牌坊後夯土牆三維掃描

大三巴牌坊後夯土牆三維掃描

大三巴夯土牆熱像儀檢測

激光掃描檢測

澳門科技大學文物修復實驗室樣品檢測

澳門科技大學文物修復實驗室化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