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主辦的藝術名家系列講座264場之《三大樂制與中國傳統音樂的實踐》於2024年12月04日上午在澳門科技大學音樂學院演藝廳舉辦,本場講座邀請到教育部高等學校音樂與舞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理事、中央音樂學院原副校長、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兼職博士生導師肖學俊教授主講,音樂學院院長鄭中教授主持本場講座。
在講座開始前,首先舉行了簡單隆重的聘書頒授儀式,由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張志慶教授為肖學俊教授頒授博士生導師聘任證書。
張志慶教授(右)為肖學俊教授(左)頒授聘任證書
《三大樂制與中國傳統音樂的實踐》講座中,肖學俊教授以音樂學家王光祈在《東西樂制之研究》一書中寫道的:“登昆侖之巔,吹黃鐘之律,使中國人固有之音樂血液重新沸騰,吾將使吾日夜夢想之‘少年中國’燦然湧現於吾人之前”為導引,強調樹立文化自信、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重要性及必要性。隨後肖學俊教授通過細緻入微的講解,為師生清晰的梳理出中國、歐洲、波斯阿拉伯三大樂制體系所屬生律機制及相互聯繫,並著重對中國樂制中鐘律、五度相生律、純律、十二平均律的生律原理、法則做詳解及對比,通過現場播放展示各律制音階音響及在傳統音樂中的應用實例,讓師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各種律制間的差異及特點。
主講人 肖學俊教授
講座最後,肖學俊教授強調:“從當代中國音樂發展的角度看,我們當然不能回到過去、固守舊制,但必須敬畏、學習和繼承傳統,必須知道我們‘來時的路’。要虛心向傳統學習、向民間學習,才能創造出新的、具有中國精神和中國氣派的音樂文化”。講座後,學院師生與肖學俊教授進行了熱烈的問答交流,通過本次講座師生們也對當前正在開展的傳統律制的實踐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也為下一步研究及實踐的繼續開展形成了更加具體的指引。
講座現場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