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至12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助理教授孟岭超在其讲授的艺术设计学士学位课程景观设计专业的《环境影响评估》中,设置了“澳门无障碍环境影响评估”和“澳门公园及街道空间疗愈性评估”两个专题。其中,“澳门无障碍环境影响评估”专题参与了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李迪华教授发起的“助推无障碍环境建设高校联合教学”活动。
该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跨学校、跨专业及跨课程的教学协作,促进各方共同参与,加强交流互动,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实践经验并增强行动自信。通过实践引导学生发现“行动”的价值,鼓励他们“把自己作为方法”,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场景,深入关注、研究幷推动无障碍环境的改善。参与该专题的小组围绕澳门的广场、街道步行空间、街市和公园等公共空间展开实地调研,并提出相应的评估结果与设计更新策略。该过程不仅推动了无障碍环境理念的发展与推广,还培养了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与专业精神。
课程结束后,参与该专题的小组成员获得了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联合颁发的“志愿助残服务嘉许证书”。此外,各小组的调研成果还参加了2024年第三届“无障碍包容性发展社会实践调研成果征集—唐仲英基金会包容性城乡环境建设调研”活动,幷获得500元奖励。
专题小组成员获得的“志愿助残服务嘉许证书”
(一)“澳门无障碍环境影响评估”专题
澳门街道步行空间无障碍环境评估
小组成员:马泽锦、余昕阳、夏曦尧
认知障碍人群的公园环境适应性评估
小组成员:李子安,李俊良,金天博
澳门街道空间及公共交通的无障碍设施环境评估
小组成员:王子宁,李玥明,李吉祥
澳门街市无障碍设施评估
小组成员:刘姿辰,陈莹
(二)“澳门公园、街道空间疗愈性评估”
“气味景观”—澳门街道空间气味地图
小组成员:施展鸿,刘学诚
澳门街道空间疗愈性环境评估
小组成员:赖延熙,翁宏宇、刘豫琛
在本次课程中,35名同学分小组进行了实地调研评估,最终完成了14套评估报告。他们通过前期研究准备、理论原则梳理、指标体系构建、模型计算以及结果分析应用五个步骤,系统地完成了调研任务,从而深入掌握了评估技能。人文艺术学院一直注重跨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此次“澳门无障碍环境影响评估”专题所参加的联合教学活动,吸引了风景园林、建筑学、城市规划、无障碍管理、环境设计和公共管理等多个专业的师生参加,有效拓展了我院学生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跨学科协作能力。
部分调研过程及课程结课汇报
结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