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間的藝術實踐 ——景育民教授當代公共藝術創作談

2016/09/14

2016年9月12日下午3時,由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主辦,澳門基金會贊助的“傳播與藝術名家系列講座之公共空間的藝術實踐——當代公共藝術創作談”於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大樓N座221室舉辦,講座邀請了天津美術學院景育民教授擔任主講嘉賓。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張志慶教授,藝術學課程主任黃光輝助理教授出席講座,藝術學講師王冠強老師出席並主持講座。

景育民教授以“中國公共藝術的發展路程”開啟了公共空間的藝術實踐之談。景教授稱,以雕塑形態為主的公共空間藝術在中國經歷了多種時期的變化,從“紅色經典”時期,到90年代城市文化的空間形態進入藝術思考,公共藝術文化不斷地進化與演變著。他認為,“優秀的公共空間藝術作品記述著城市的歷史文脈和地域的獨特風情,是一種人文文化的傳播與象徵”。景教授表示,自己的創作亦是隨著公共藝術文化的發展在不斷地進行著意識形態的轉型,從寫實到寫意,再到意向。並以自己的《切脈》、《無形之象》、《行囊》等作品為例,向同學闡述了自己的公共作品一直在追求人與科學、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性理念。

講座尾聲,景育民教授解答了現場學生的提問,並強調自己將致力於用公共藝術將樸實的話題融入作品之中,以此來消解藝術與公眾的距離。同時也期望,公共藝術不僅是致力於城市空間品質的提升,更應在提升城市品質方法論的研究上更進一步。

張志慶院長與景育民教授互贈紀念品

講座現場座無虛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