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青春:澳门电影学术放映计划第2场 纪录片《我守敦煌日月长》展映交流圆满落幕

2025/03/28

2025年3月25日晚7点,由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电影学院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发展基金资助的“光影青春:澳门电影学术放映计划第2场”在R座103影视厅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特邀清华大学雷建军教授携纪录片《我守敦煌日月长》进行专场展映,由杨宇菲助理教授主持,在场逾百名师生共同见证敦煌守护者的故事。

在影片放映前,雷建军教授详细介绍了这部为庆祝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而精心制作的系列纪录片《我守敦煌日月长》的创作背景。该系列纪录片通过长达一年的深入跟拍,以全球文明互鉴的独特视角,生动展现了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次活动中特别放映了该系列纪录片的第二集、第三集和第六集,通过聚焦敦煌研究院的文物修复师,以美术临摹、壁画修复等日常场景为切入点,生动诠释了敦煌守护者们坚守大漠、甘于奉献、择一事终一生的「莫高精神」。

image.jpg

活动现场

image.jpg

雷建军教授映后互动

观影结束后,活动现场互动热烈,现场的同学们踊跃举手提问,与雷建军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整个影视厅内洋溢着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与热情。有观众分享观影感受:“这部影片展示的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像是一场跨越心灵的对话。”来自影视制作专业的同学分享道:“如今生活节奏浮躁,人们都急于向前奔跑,但影片中的人物却呈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这部片子的主要叙事交给人物对白,他们只为实现让敦煌艺术最大限度地保留并呈现在世人面前,这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敦煌。”此外,还有一位观众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哽咽着分享自己曾在创作实践中采访过影片中的常沙娜先生。当影片中呈现94岁高龄的常沙娜先生再次踏上敦煌这片土地的画面时,她不禁感慨万千:“在那个年代哪怕只有一碗面一把盐,常沙娜先生仍愿投身于传承敦煌文化之中。哪怕忘记了很多事情,常沙娜先生仍会不断重复一句话:‘我们要好好学习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要把它传下去。’”

image.jpg

现场同学分享观影感受并提问

当被问及拍摄时如何选择拍摄对象及处理与拍摄对象的关系,雷教授表示,拍摄对象的选择和故事的侧重由导演在现场决定,通过纪录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者们工作和生活时的状态,能让观众更深入地感受到文物背后的情感和故事,感受文物修复与人文情感的相互交融,而这种穿透力是单纯靠观赏文物无可比拟的。

image.jpg

雷建军教授分享创作心得

image.jpg

现场同学提问

当谈及影片中声音的表现力,雷教授指出,影片想呈现的是一种动静互关的状态。如在刻画172窟中的静谧时,加入了纸张、笔的声音,通过这些声音来加强观众对画的感受和认识。关于影片中出现与许多动植物相关的镜头,雷建军教授分享这是导演金逸堃的情感投入与对身边小生命的关注,这展现了作为一名女性导演,更为细腻的创作理念。影片中柔和平静的画面,不仅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放松,更被团队内部称作是当代「反卷纪录片」。

image.jpgimage.jpg

现场同学提问

雷建军教授还表示,同学们观看这部纪录片后再去敦煌,情感体验将焕然一新。与传统文物纪录片多侧重知识传递不同,这部作品更注重人类学视角,将人与文化、人与历史紧密相连,让观众在了解敦煌文化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情感温度。通过聚焦与文物紧密相连的普通工作者,讲述他们在漫长岁月中如何坚守初心、默默奉献。聚焦这些有着共同理想的文物工作者,成为展现文化传承的重要叙事线索。

活动结束后,有同学意犹未尽分享感受:“传承与坚持也可以不那么沉重,跨越千年后会与我们交织。”据悉,《我守敦煌日月长》近期将登陆视频平台,其国际版也正在筹备中。“光影青春:澳门电影学术放映计划”将持续为澳门青年搭建专业影视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image.jpg

活动现场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