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上午,「智汇光影:研究叙事悦谈会」在澳门科技大学R103影视厅举行。本次悦谈会作为「人工智能与媒体未来:2025澳门国际传播周」的重要活动之一,以影像叙事与人文关怀为核心议题,汇聚多位影视创作者与学术专家,深入探讨纪录片《次第花开》的创作理念与社会价值。
悦谈会由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孙瑱教授与彭堃助理教授主持,并特邀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次第花开》导演林芬教授,该片联合导演白杉,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孙玮教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孟晓清副教授参与讨论。与会嘉宾围绕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女性议题和跨文化传播等主题展开了多维度的学术探讨。
左起: 白杉导演、林芬教授、孙玮教授、孟晓清副教授悦谈纪录片《次第花开》
与会嘉宾与各界人士一起观看了纪录片《次第花开》。《次第花开》由林芬教授与白杉导演联合执导,曾荣获华沙国际电影节「最佳亚太电影奖」。该片以细腻动人的叙事方式与真挚的人文关怀触动全球观众。影片讲述了琼英卓玛以音乐改变人生的动人故事:她从家庭暴力的阴影中挣脱,在藏传佛教寺院中寻得庇护并学习音乐,随后在一位美国音乐家的帮助下,将她的歌声传向世界。尽管面临文化偏见与阻力,琼英卓玛凭藉天籁般的嗓音成为「摇滚女尼」,并且致力于推动性别平等与教育改革,创办女子学校与医疗机构,在国际舞台上为女性发声。
林芬教授与白杉导演在交流中分享了影片的创作契机与初衷。她们回忆起首次探访琼英卓玛创办的女尼学校时,与小女尼们的交流让她们深受触动。这些小女尼在进入学校前,可能经历过飢饿、贫困甚至家庭暴力,但琼英卓玛用爱与行动保护了她们的心灵,并激发了她们对未来的向往。林芬教授提到,这份跨越文化与语言的力量,促使她们决定用影像记录琼英卓玛与她的学校故事,并将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人。林芬教授进一步解释了影片中文名《次第花开》的深层寓意,指出影片剖析了自由的三层含义:第一层是让自己解脱;第二层是通过音乐帮助他人获得自由;第三层则是不被愤怒控制,实现天地自由与精神的大自在。琼英卓玛的故事向世界传递音乐无国界,慈悲无国界。
主创团队也坦言,纪录片拍摄的过程充满挑战。白杉导演指出,纪录片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尤其是涉及跨文化与跨语言的拍摄时,技术团队由于语言沟通不畅,可能导致拍摄重点有所偏差。然而,林芬教授强调,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全准备好,行动力才是关键,「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好的开始」。
孙玮教授认为,尽管琼英卓玛的世界与她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但纪录片作为一种媒介,能够连接不同文化与经历,这种传播过程本身便是一种力量的转化与生成。她感叹,《次第花开》启发我们学会从困境中解脱愤怒,将其转化为行动力,并走向更自由的未来。
在对谈环节,孟晓清教授就影片的叙事结构与音乐元素展开学术探讨,认为该电影的非线性叙事是非常有趣的文本。白杉导演解释,影片采用非线性叙事,学校中小女尼的成长以正叙展开,而对琼英卓玛的叙事则穿插倒叙,这样的设计可以让观众逐步深入了解她的故事。音乐作为影片的灵魂元素,也通过5.1声道的环绕音效,带来了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