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上午9时,恰逢5月22日生物多样性日,「2025横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论坛暨自然教育论坛」在横琴天沐酒店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在此论坛活动中,澳门科技大学师生展现了跨学科研究的创新成果。人文艺术学院冯晶磊讲师作为评审委员会核心成员,全程参与湿地生物多样性与底栖生态专题的学术评审工作,为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提供专业指导。
会议海报
澳门科技大学参与师生合影留念
澳科大设计学硕士学生张艺涵和徐冉在现场进行专题报告,研究议题聚焦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栖息地恢复”。两个团队分别为澳门珠江口航道的韧性提升与澳门南湾湖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研究路径。
徐冉团队代表进行现场演讲
同日下午,澳科大艺术学-艺术设计学士学位课程大三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墙报展示,聚焦“城市生态韧性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议题。其中,李若宁与章满慧团队的研究斩获大会一等奖。
李若宁、章满慧墙报展示及其一等奖奖状
黄楚童、徐诗琪团队将她们研究课题的模型制作进行了分享,通过模型展示生态修复技术可行性,推动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陈嘉夷、阮珺遥和董馨屿团队通过对澳门南湾湖外来入侵物种的研究,寻找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原因。以上两组均获得大会三等奖。三组学生在交流环节积极与各界代表互动,展现出设计学科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的实践潜力。
黄楚童、徐诗琪及其墙报展示
陈嘉夷、阮珺遥、董馨屿及其墙报展示
本次论坛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与北师港浸会大学生命科学系联合主办,吸引来自澳门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参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史忠峰在开幕中致辞,活动通过主题讲座、学术报告与墙报展示等多元形式,系统呈现粤港澳大湾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教育领域的最新进展。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澳科大参会学生均来自设计学科,其研究成果充分体现设计思维与生态科学的跨界融合。此次学术实践不仅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更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标志着设计教育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应用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