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上午9時,恰逢5月22日生物多樣性日,「2025橫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論壇暨自然教育論壇」在橫琴天沐酒店會議中心隆重召開,在此論壇活動中,澳門科技大學師生展現了跨學科研究的創新成果。人文藝術學院馮晶磊講師作為評審委員會核心成員,全程參與濕地生物多樣性與底棲生態專題的學術評審工作,為青年學者的研究成果提供專業指導。
會議海報
澳門科技大學參與師生合影留念
澳科大設計學碩士學生張藝涵和徐冉在現場進行專題報告,研究議題聚焦於“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棲息地恢復”。兩個團隊分別為澳門珠江口航道的韌性提升與澳門南灣湖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提供了研究路徑。
徐冉團隊代表進行現場演講
同日下午,澳科大藝術學-藝術設計學士學位課程大三學生的研究成果進行墻報展示,聚焦“城市生態韌性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的議題。其中,李若寧與章滿慧團隊的研究斬獲大會一等獎。
李若寧、章滿慧壁報展示及其一等獎獎狀
黃楚童、徐詩琪團隊將她們研究課題的模型製作進行了分享,通過模型展示生態修復技術可行性,推動了生物多樣性的恢復。陳嘉夷、阮珺遙和董馨嶼團隊通過對澳門南灣湖外來入侵物種的研究,尋找生物多樣性下降的原因。以上兩組均獲得大會三等獎。三組學生在交流環節積極與各界代表互動,展現出設計學科與生態保護深度融合的實踐潛力。
黃楚童、徐詩琪及其墻報展示
陳嘉夷、阮珺遙、董馨嶼及其墻報展示
本次論壇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與北師港浸會大學生命科學系聯合主辦,吸引來自澳門科技大學、中山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等十餘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及行業代表參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副局長史忠峰在開幕中致辭,活動通過主題講座、學術報告與墻報展示等多元形式,系統呈現粵港澳大灣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自然教育領域的最新進展。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澳科大參會學生均來自設計學科,其研究成果充分體現設計思維與生態科學的跨界融合。此次學術實踐不僅拓展了學生的專業視野,更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創新性解決方案,標誌著設計教育在生態保護領域的應用邁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