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是最大的機會。只有以未來時的眼光審視和行動,擁抱變化,才能夠在媒體融合的大浪中勇做弄潮兒。”10月19日,新華日報社黨委委員、揚子晚報總編輯,第29屆、第31屆、第32屆中國新聞獎獲得者,第十一屆戈公振新聞獎獲得者,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王文堅為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師生做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記者素養與媒體轉型》主題講座。活動由人文藝術學院傳播學課程主任柳旭東副教授主持。
王文堅總編輯結合揚子晚報的成功舉措為大家詳細闡釋媒體轉型與記者素養。
王文堅總編輯的講授內容既有理論方法,也有行業前沿,他從什麼樣的人適合做記者,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傳播革命、以揚子晚報為例剖析媒體遷徙化生存等角度出發,做了精彩分享。“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講座現場,王文堅總編輯以邵飄萍、黃遠生、史量才等歷史上著名的記者編輯舉例,他告訴同學們,成為一名記者需要具備詩人靈魂、洞察眼光、新聞敏感和鬥爭精神。時至今日,即便ChatGPT、阿爾法GO機器人已經可以提供先進的技術服務,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隨著新聞“抖音化”趨勢日益明顯,只求畫面,缺少採訪核實的所謂“新聞”更不具備權威性和公信力。因此,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記者的職責和使命更為重要,抓新聞原創仍是核心優勢。
王文堅介紹,揚子晚報已連續20次登上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世界品牌實驗室最新公佈的揚子晚報品牌價值為503.72億元,位列中國品牌榜167位。在互聯網時代浪潮中,揚子晚報用互聯網思維再造媒體內容生產和使用者服務,打破路徑依賴,創建紫牛新聞等“一頭牛七隻羊”融媒體矩陣,揚子晚報全媒體用戶已超7000萬。 “不管媒體格局怎樣急劇變化,提供精品內容始終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堅守輿論道德高地的職責所在。”王文堅表示,近年來,揚子晚報在視頻生產、新聞直播、新聞社交、創意策劃等方面亮點頻出,打造“愛上南京100個理由”地鐵專列,“我在秦淮品詩賞月”等創意傳播案例,收穫了極佳的傳播效果。
講座最後,王文堅總編輯勉勵同學們立足專業、擁抱變化、迎接未來,才能夠在媒體融合的大浪中勇做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