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主办的传播与艺术名家系列讲座之“大气磅礡的中国彩陶”,于2019年9月9日下午在澳门科技大学N211室成功举办。讲座邀请到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国家文物局西北四省一级文物鉴定组专家、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国宝守护人张朋川教授。讲座由人文艺术学院设计、美术学课程主任黄光辉助理教授主持,学院院长张志庆教授出席本次活动,并代表学院向张朋川教授赠送纪念品。本次活动由澳门基金会赞助。
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张志庆教授向张朋川教授赠送纪念品
张朋川教授首先回顾了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仰韶村挖掘出中国第一批彩陶,讲述了中国彩陶考古历史的起源,揭开了中国史前彩陶文明的神秘面纱。张教授还重点提及了安特生的学生、瑞典考古学家巴尔姆葛籣所写的《半山与马厂随葬陶器》对自己学术生涯的重要启发,即当时中国和彩陶相关的只有两本薄薄的册子,缺少一本全面、详实、图文并茂并带索引的“彩陶图谱”。他因此下定决心,“既然没有人写过这样的书,不如由我来做这个工作。”这也成为了张教授日后坚守在考古一线和取得重大学术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讲座中,张教授着重分享了1978年与哈佛大学合作的秦安大地湾大型考古挖掘研究,这次研究成果揭示了彩陶是中国最早以彩绘纹样与造型相结合的艺术,集中反映出中国远古陶器艺术的辉煌成就和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彩陶的地区之一,在世界远古时期的彩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张朋川教授
张教授的讲座从彩陶的发展历史开始讲起,生动的描述了彩陶从初始期到繁荣期以及衰落期这三个阶段不同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并通过对土质的分析和陶器原料的不同选取,进一步揭示了六种不同彩陶形式的科学成因。以切身的例子旁征博引,阐述了中华文化孕育的彩陶文化,以及在彩陶的发展中所包含承载的人类活动、社会发展、宗教文化、科学史等资讯,为澳科大师生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彩学术盛宴。当天很多学生慕名而来,讲座盛况空前,同学们在讲座中获益良多。
讲座吸引了众多学生参加
最后,张朋川教授为在场师生解答疑惑,其中一位张教授20年前的学生、人文艺术学院在读博士生的提问,不仅让教授重温了师生情谊,更让他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能够在澳门开展,让澳门社会了解中国彩陶文明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讲座在全体师生的热烈掌声中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