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11日,由國際音樂教育學會(ISME)主辦的第15屆亞太音樂教育研討會(Asian Pacific Society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APSMER)在澳大利亞珀斯的伊迪斯科文大學(Edith Cowan University)舉辦。本屆會議以「後人類時代的音樂存在與生成/發展」(Being and Becoming Musical in a Posthuman Era)為主題,吸引了來自亞太地區多個國家及地區的音樂教育專家學者參與。澳門科技大學音樂學院謝昕博士帶領2024級音樂教育與創新碩士研究生李海茵、蔣穗、吳昀曄、張琪钰、鍾雅琪參與分會場報告、工作坊、海報展示等環節。
澳科大音樂學院赴會師生合照
謝昕博士發表題為「Conflicts Between Ideals and Reality: A Narrative Inquiry of Music Teacher Identity and Exit Decisions Among Rural-Oriented Music Teachers in China」的多案例敘事研究,深入聚焦中國鄉村音樂公費師範生教師的職業身份建構與留任挑戰。蔣穗、張琪钰、吳昀曄三位同學的工作坊匯報 「Integrating Tradition into Modern Classrooms: A Creative Approach to Teach Chinese String Instrument Erhu」,將傳統榫卯工藝與現代創新技術相結合,充分展現了跨學科傳承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與創新教學實踐的獨特魅力。李海茵同學以「Study on the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 Using Orff Teaching Method」為題進行了海報展示。
音樂學院謝昕博士演講照片
學生演講照片(張琪钰、蔣穗、吳昀曄)
學生海報展示照片(李海茵)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亞太音樂教育研討會(APSMER)創立於1997年,由國際音樂教育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Education)委員會推動,旨在促進亞太地區音樂教育研究領域的發展,為亞太地區音樂教育的重要學術交流平台,推動區域內音樂教育工作者經驗互鑑與合作。此次音樂學院師生受邀參加第15屆亞太音樂教育研討會,不僅彰顯學院在音樂教育創新研究領域的實力,更體現其跨學科融合的學術特色。學院將持續以科技賦能音樂教育為理念,積極探索音樂教育及其研究的創新模式。在傳統音樂現代化傳承與音樂教育數智化發展領域開拓新路徑。未來,學院將進一步促進科技與音樂的深度融合,推動音樂教育變革與創新實踐,努力培養兼具文化傳承與創新思維的國際化音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