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建築學院余亮教授分享‘動’居環境的深遠意義

2023/11/27


2023年11月21日,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成功舉辦了第246場藝術名家系列講座。本次講座特邀來自蘇州大學建築學院的余亮教授擔任主講嘉賓,主題為《生物多樣性與動物生存居住形式探究》。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劉濱誼特聘教授、建築學課程主任鄭劍藝副教授、劉驍助理教授、陳悅講師、馮晶磊講師,一同參加了本次講座。

講座開始,余亮教授對這一嶄新的課題淺談了一番緣起:相較“人居環境”,“‘動’居環境”一義包含廣泛的生態命運共同體,強調人與動物整體使命與作用,具有深遠意義。結合多年來在國內外研究和實踐中的跨界意識與經歷(如參與2002年中日雙方朱鹮政府協作專案),在目睹地球生存空間變化帶來的危機以及受社會發展中公眾不斷增強的環保意識啟發下,余教授與動物保護研究結緣,開始領悟研究“動”居環境的重要性。

從城市生物多樣性研究以植物為主、動物多樣性及展示研究對象侷限的研究背景和不均衡的學科教育背景出發,余教授首先介紹了生物及生物多樣性、生物天性與生存、生存與居住、生存居住的主要問題等研究基礎。接著,余教授介紹了動物居住形式的變化多樣以及行為支配下適應自然和人類影響的功能追隨,例如:鳥類巢穴擁有十餘種類型,從身體與食物、“衣物”、空間的關係中總結不同築巢行為對應的動物類別,動物隨著生長發育擁有不同的居住行為,等。基於動物生境與行為模式研究,余教授提出了針對動物的居住設計,並以大熊貓為例,結合其攝食、繁殖、休息、交流等行為,探討動物園大熊貓展區的生境設計。余教授還展示了研究團隊關於蚯蚓、蜘蛛、蝸牛等小型動物生活習性的研究實驗。

在總結關於生物生存模式和設計的分類,以及介紹蘇州植物景觀展示及科普綠地和長三角地區城市動物園的建成情況後,余教授將研究關注點延伸至城市綠地自然教育領域,通過實地調查分析,提出了以下兩點思考與展望:城市綠地景觀營造的動植物一體化,以及構建城市動物生態科普及展示體系。演講結束後,余教授與澳科大師生們進行了精彩的交流互動。

余亮教授本科和碩士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系,後於日本東京大學土木學科獲博士學位,曾就職於中國科學院建築設計院、清華大學環境藝術系、日本設計事務所公司,曾任蘇州大學建築與規劃系主任,現為建築學院教授,並兼任中國地理學會地理大資料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老年人健康環境專業委員會榮譽顧問、中國照明學會高級會員等職。

会议室里的人们

描述已自动生成

講座前陳悅老師向到場師生介紹余亮教授本次講座的主題

会议室里的人们

描述已自动生成

余亮教授介紹研究緣起

会议室里的人们

描述已自动生成

講座後劉濱誼教授與余亮教授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