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至7日,由人文藝術學院澳門傳媒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新銳前沿工作坊”順利開班,本次活動邀請邀请到了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學者、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劉濤老師。劉教授為人文藝術學院的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圖像議題研究與視覺修辭方法”的學術對談和一場題為“新媒體文化與空間批評”的學術講座。
劉濤老師在現場講解
學術對談:“圖像議題研究與視覺修辭方法”
在11月6日的學術對談中,劉濤教授詳細闡釋了圖像議題研究的內涵,從視覺形式分析、視覺話語分析和視覺實踐分析三個層面進行視覺修辭方法的論述。他認為圖像與圖像之間存在著能量的差異,這就是“符號勢”,認知的差異導致了信息的流動。話語權有兩種生產途徑,即隱喻和框架,話語的沖突本質上是框架沖突。圖像塑造了認知框架,視覺修辭本質上是文本的生產問題和話語的建構問題。圖像議題的學術範式涵蓋了視覺修辭、視覺符號學、視覺心理學、視覺闡釋學、視覺形態學、視覺風格學、視覺社會史、視覺文化研究和圖像哲學等,這與傳統的修辭學、符號學等學科研究是一一對應的。但視覺修辭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其意義機制為修辭結構,其符號行為為修辭效果,其發生場域為傳播語境,其實踐環節為文本生產,其批評範式為修辭批評。視覺修辭的問題域指向了策略、效果等五個具體問題。
該場活動由人文藝術學院助理院長孫瑱副教授主持,主要面向人文藝術學院的教師與博士生。在對談環節,人文藝術學院章戈浩助理教授從修辭學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之應用、視覺修辭的結構等方面提出問題,劉教授表示修辭學的發展觀念經歷“勸服觀—認同觀—生存觀”的階段,中西方的差異影響著視覺修辭分析,大家的探索正不斷深入。人文藝術學院黃薇子助理教授則從認知差和圖片多義性角度與劉教授進行探討。
講座現場
劉濤老師在講解視覺話語分析
學術講座:“新媒體文化與空間批評”
在11月7日的講座中,劉濤教授主要從兩方面展開:一是從物理空間到媒介化空間,我們如何理解空間的媒介屬性;二是空間作為一種認識語言,我們如何理解社會化媒體的空間批評範式。劉教授闡述了空間與空間認識論,認為空間是作為一種媒介與權力交織的存在,將其視為權力發生的“場所”、權力運作的“媒介”以及權力作用的“果實”。他以家庭、廣場空間和電影《芳香之旅》為例,生動地分析了不同社會的空間寓意,如群體交流結構方式的改變、城鄉對立、對女性身體的審視等。劉濤教授引入社會化媒體與空間批評的關聯。他認為日益普及的社會化媒體深刻地改變著空間生產的形態與方式,從重大空間轉向空間的間隙、碎片空間和微文本,使空間的功能與性質發生改變,碎片空間也進入了權力和資本的關注視野,進而推動了文化儀式與空間美學的改變。
該場活動由人文藝術學院章戈浩助理教授主持,現場氣氛活躍,在講座最後的提問環節,電影管理和傳播學的博士生分別就電影中展現的“廢墟空間”之隱喻、空間批評的方法論等問題向劉教授求教。劉濤老師精彩的講座內容和風趣幽默的語言具象地呈現了學術研究之魅力。
學術新銳前沿工作坊活動旨在進一步營造人文藝術學院的學術氛圍並優化人才培養環境,為青年教師和研究生提供一個優質的學習和交流平台,嘗試搭建跨地域、跨學科的學術共同體,持續提升學院內部的學術活力與創造力。第二期工作坊將於11月底開展,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