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文艺术学院澳门传媒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期“学术新锐前沿工作坊”于2019年11月27至28日举行,两场工作坊分为面向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学术对谈”,以及面向硕博研究生的“学术讲座”。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赵志勇教授应邀主讲,赵教授长期从事应用戏剧和西方当代剧场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具有丰富的戏剧实践经验。
赵志勇教授讲解“民族志剧场”
第一场学术对谈的主题是当代剧场实践中的跨学科与“非虚构”,由人文艺术学院课程主任柳旭东副教授主持。赵志勇教授为大家讲解了戏剧研究中PaR(Practice as Research/Performance as Research)方法的兴起和概念,道出高校艺术类专业在学科建制上理论与实践二元对立的困境,希望能通过对PaR方法的探索,找到合适的艺术类专业高等教育培养路径。赵志勇教授还论及了自2015年起当代剧场较为关注的“民族志剧场”,即戏剧表演与社会科学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的跨学科融合,讲解了口述史、民族志等质性方法在“文献剧”中的应用。学术对谈中在场青年教师与博士生就戏剧创作过程中的一些不可抗力、资金花费、演员来源、表演场地等问题与赵教授进行讨论。赵教授谈论现阶段表演场地方面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呼吁戏剧应走出剧院,回归社区。
赵志勇教授在讲解应用戏剧
第二场学术对谈的主题是“应用戏剧-一种‘有用的’戏剧”,由人文艺术学院章戈浩助理教授主持。赵志勇教授讲解了应用戏剧发展的历史渊源及戏剧理论来源,提出艺术不应该遮罩现实生活,剧场要提供一个对现实生活自我反思的空间;应用戏剧在教育、心理健康、社会工作等多个场景中应用,应用戏剧能帮助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及其家人进行沟通,包括认知阿尔兹海默症状、协助治疗等。他引出应用戏剧的现实意义是促使大众思考公共议题,表达自己的生命。回应人文艺术学院助理院长孙瑱副教授提出的非专业人士如何尝试应用戏剧的问题,赵教授推荐了《给演员和非演员的游戏》一书。
讲座现场
学术新锐前沿工作坊活动旨在营造人文艺术学院的学术氛围并优化人才培养环境,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尝试搭建跨地域、跨学科的学术共同体,持续提升学院内部的学术活力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