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與藝術名家系列講座之 “老子敘事藝術"

2019/12/05

 由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主辦的傳播與藝術名家系列講座之“老子敘事藝術”,於2019年12月4日在澳門科技大學N座舉行。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謝清果教授擔任主講嘉賓,人文藝術學院傳播學課程主任柳旭東副教授主持講座。活動得到澳門基金會贊助。

謝清果教授講解老子引經據典娓娓道來。

謝清果教授首先生動闡釋了“老子天下第一”的哲學基礎,認為老子以“道”為本源,開創中國哲學的先河;以“無為”原則,開創中國理國理身思想的先河;以“柔弱清靜”為要旨,開創中國養生學的先河;以“不爭”為特點,開創中華民族謙恭的為人處世品格;以“道法自然”的取向,開創中國生態倫理的先河。

謝教授在講座過程中時常背誦《道德經》裡的經典文本。他認為老子之美不僅在其對於人生的深刻感悟,也在於其優美的敘事藝術和邏輯理性。老子以“道”為自論說的出發點與歸宿點,認為“道”集真善美與一體,非真不足以言道,非善不足以證道,非美不足以體道(合道)。老子提出敘事傳播的原則是在“惟道是從”(第二十一章)與“唯施是畏”(第五十三章)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老子重視“美言”,認為 “美言可以市”(第六十二章),美好的語言是可以獲得別人的好感、信任等利益。不過老子也從反面提出警告:“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八十一章)。語言是以信實作為前提的,如果好聽的話不真實,華麗語辭反而有害於道。

最後謝教授解釋了“道”的知行之難:“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下士的嘲笑與懷疑正襯托出“道”的意義與價值,所謂陽春白雪、曲高和寡。

講座吸引科大眾多研究生和本科生參加,大家對老莊哲學表現出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