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门基金会赞助,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主办的传播与艺术名家系列讲座之“病毒的传播学”,于2020年7月24日下午通过云端系统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刘海龙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人文艺术学院传播学课程主任柳旭东副教授主持讲座,吸引110多位海内外学者与研究生参与。
刘海龙教授在讲座中辨析了病毒的“传播”与传播学通常指代的“传播”概念的联系与区隔。他认为,传播学于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建立之初,由施拉姆将“信息理论”语境下之各学科的“知识砖头”黏合为传播科学的基本结构,传播概念在其定义时被排除了与信息交换非直接相关的行为。这种传统的传播概念强调观念的内涵,但是忽视了传播意义的物质性,这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遇到更多挑战。媒介一方面提供信息,另一方面也拥有类似基础设施共有的固件程式与硬件设施,因此不能将传播的物质和信息设定简单的二分维度。
讲座的内容还提到否认信息与物质的截然分野,也就预示信息之“传播”与病毒之“传播”可以被视作同一范畴。病毒作为铭刻媒介,在人的身体留下物质印记和信息片段;在更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DNA也将吸收病毒的遗产信息。作为转录媒介,病毒在空间移置过程中又突破了信息媒介的缺失与错误,可以实现在宿主间精确无误的复制;即使因为发生基因变异而导致转录差异,这种变异的传播却反而强化了病毒的同一性。
刘教授的讲座对于病毒以及传播学意义的解读视角独特,对于理论概念的解析逻辑缜密,参与讲座的师生纷纷提出问题与其进行讨论,气氛热络,以致讲座比原定的时间延长。
讲座现场视频截图,刘海龙教授在上排左三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