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龍教授線上開講“病毒的傳播學”

2020/07/30

 由澳門基金會贊助,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主辦的傳播與藝術名家系列講座之“病毒的傳播學”,於2020年7月24日下午通過雲端系統舉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劉海龍教授擔任主講嘉賓,人文藝術學院傳播學課程主任柳旭東副教授主持講座,吸引110多位海內外學者與研究生參與。

  劉海龍教授在講座中辨析了病毒的“傳播”與傳播學通常指代的“傳播”概念的聯繫與區隔。他認為,傳播學於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建立之初,由施拉姆將“信息理論”語境下之各學科的“知識磚頭”黏合為傳播科學的基本結構,傳播概念在其定義時被排除了與信息交換非直接相關的行為。這種傳統的傳播概念強調觀念的內涵,但是忽視了傳播意義的物質性,這在新媒體技術條件下遇到更多挑戰。媒介一方面提供信息,另一方面也擁有類似基礎設施共有的固件程式與硬體設施,因此不能將傳播的物質和信息設定簡單的二分維度。

  講座的內容還提到否認信息與物質的截然分野,也就預示信息之“傳播”與病毒之“傳播”可以被視作同一範疇。病毒作為銘刻媒介,在人的身體留下物質印記和信息片段;在更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的DNA也將吸收病毒的遺產信息。作為轉錄媒介,病毒在空間移置過程中又突破了信息媒介的缺失與錯誤,可以實現在宿主間精確無誤的複製;即使因為發生基因變異而導致轉錄差異,這種變異的傳播卻反而強化了病毒的同一性。

  劉教授的講座對於病毒以及傳播學意義的解讀視角獨特,對於理論概念的解析邏輯縝密,參與講座的師生紛紛提出問題與其進行討論,氣氛熱絡,以致講座比原定的時間延長。

講座現場視頻截圖,劉海龍教授在上排左三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