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上下而行”沙龙回顾 | 中国漆画艺术的传承 和发展及对李格尔艺术理论的分析与思考

2020/12/02

第三期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生学术沙龙活动“上下而行”于本月12日在R座综合教学大楼5楼516开启。人文艺术学院张志庆院长、研究生院冯均国主任、人文艺术学院设计学、美术学黄光辉课程主任、顾跃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王浩教授、刘鹏助理教授、梁洁雯助理教授,以及美术学、设计学、电影学博士生研究生等出席并参与此次沙龙。

第三期“上下而行”学术沙龙活动合影

  “上下而行”学术沙龙由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2020级美术学博士生邱涛、高琪、谭维、许剑春、李祯策划,旨在以意诚格物为心,自由创造为行;是关注当代发生、研究东西文化、尊重传统精神的自由学术思辨活动。此次“上下而行”第三期沙龙活动由美术学博士生许剑春主持。

学术沙龙现场

  第三期学术沙龙主讲人为美术学博士生胡新地、赵愿。首先,胡新地带来主题为《大漆之美》的分享。他提出漆艺术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载体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刻的精神追求。

沙龙分享人:2020级美术学博士生胡新地

  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发现漆的神奇,自禹起,用漆作髹,其功用开始超越了材料属性,进入到审美创造的文化之旅。如果说有一种工艺之美,既能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可有岁月的温润感。那么,我首先会想到的肯定是:大漆之美。漆以其“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之美,与青铜器、陶瓷、丝绸等共同构建起一部绚烂华丽的中华文明史。漆艺术在当下的重新唤醒,它不仅是在传统媒材上寻找当代表达、拓展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力,而且呈现出了具有当代视野的艺术家们从自身的学养出发,对传统艺术风格、美学思想展开的实验性探索,而这正源于这些艺术家们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天然大漆之美的认识甚至需要重新启蒙。可以说,传承漆艺术、重续漆文化已经成为当下重要的文化命题。无论当下艺术表现形式如何变化,大漆会始终以东方式的深邃、幽静和神秘为我们带来与众不同的审美经验和精神享受。学科构建下的漆艺术传承探索,是艺术家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抱持坚定信念使然,这既是一种文化自觉,也是文化自信的自然体现。

沙龙分享人:2020级美术学博士生赵愿

  赵愿所分享的主题为《形式与意志——对李格尔艺术理论的分析与思考》。她谈到,李格尔是艺术史作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学术科学的建立过程中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将艺术史作为科学来研究,用科学的精神来从事艺术史研究,是李格尔与其身处的维也纳艺术史学派的追求。

  在19世纪晚期复杂的社会与学术环境交错下,李格尔致力于通过知觉心理学与形式分析从内部来解释艺术史的发展。《风格问题》、《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和《荷兰团体肖像画》是其基于不同视角与思考的三部艺术理论经典著作。他坚信应该在历史语境中研究审美、他对“小”艺术的兴致、以及对艺术与观者的关系的关注,似乎在预示著当代艺术史研究的方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再读经典,解读李格尔的学术发展,发觉李格尔的艺术理论的独具匠心与其广泛深远的影响,重新体悟其艺术理论的文化价值。当今艺术史的视野已然发生了变化,中西方学界都在努力开拓创新的研究课题。在今天研究李格尔,更能够引起我们对艺术史学科目的、范围与方法的思考与探求。

现场交流环节

  张志庆院长谈及社会对具有高水准研究能力人才有很大需求时,鼓励同学们应努力满足,并就“如何做出高水准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澳门科技大学的资源”进行延伸。勉励博士生主动治学,享受研究过程,收获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收获期间的乐趣和痛苦。

  会后,出席的博士生、研究生都积极的加入了学术相关讨论。“上下而行”学术沙龙计划推出10期不同主题艺术分享,每期由两位2020级美术学博士生进行美术相关主题分享,活动时间安排请留意学院网站的活动预告。